五运六气——中医基础知识

五运六气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的见于《内经》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他如六节脏象论,《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的刺法论、本病论等也有论述。运气学说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现仅就运气学说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作一概要介绍,为进一步研究运气学说打下初步的基础。

 

第一节 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运气的概念

五运六气,主要是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的。什么是五运呢?五运,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什么是六气呢?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因为暑和火性质相同,所以运气学说中的六气是指风、君火、相火、湿、燥、寒。五行临御五方,合应五时,就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时气候更迭的主气,反映出一年中气候寒、热、温、凉的变化。故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天元纪大论》)。五气和五行,分之则二,合之则一。化气为风、寒、湿、燥、火,成形为木、火、土、金、水。形气相感,形化气,气成形,形为阴,气为阳,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故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天元纪大论》)。

五行与十天干相合而能运,六气与十二地支相合而能化。故曰:“运气者,以十干合,而为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以十二支对,而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运气易览》)。由此可见,欲研究五运六气,必须首先弄清楚天干地支的道理。

二、干支甲子

干支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之类,统称甲子。干支甲子,是中国古代计算年、月、日、时的次序以及推算五运六气变化的代表符号。运气学说的主要推算法则均离不开天干地支。所以说:“文气始于甲干,地气始于子支者,乃圣人究乎阴阳重轻之用也。著名以彰其德,立号以表其事。由是甲子相合,然后成其纪。远可步于岁,而统六十年;近可推于日,而明十二时。岁运之盈虚,气令之早晏,万物生死,将今验古,咸得而知之”(《运气论奥谚解》)。

(一)天干地支

1.天干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于的简称,又称“十于”。“干”有个之意,如颜师古注《汉书·食货志》云:“干,犹个也。”古人用十干来纪天日的次第,故称“天干”。天干的次第先后,不仅仅是指一个数字符号,而是包含着万物由发生而少壮,而繁盛,而衰老,而死亡,而更始的涵义在内。兹将《史记·律书》和《汉书·律历志》的解释录之如下:

十干《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

甲万物剖符甲而出也出甲于甲

乙万物生轧轧奋轧于乙

丙阳道著明明炳于丙

丁万物丁壮大盛于丁

戊丰懋于戊

己理纪于己

庚阴气庚万物敛更于庚

辛万物之辛生悉新于辛

王阳气任养于下也怀妊于壬

癸万物可揆度陈揆于癸

2.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为十二地支,简称十二支。古人将十二支分别以纪月,一岁十二个月,每月各建一支,即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从阴阳属性上看,日为阳,月为阴,阳为天,阴为地,十二支以纪月成岁,故称十二地支。十二支的次第先后,与十干具有同一意义,主要仍在说明事物的发展由微而盛,由盛而衰,;反复变化的进展过程。兹将《史记·律书》和《汉书·律历志》的解释录之如下:

十二支《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

寅万物始生嫔然也引达于寅

卯言万物茂也冒茆于卯

辰万物之娠也振美于辰

巳阳气之已尽已盛于巳

午有阳交日午萼布于午

未万物皆成有滋味也味薆于未

申阴用事申贼万物申坚于申

酉万物之老也留执于酉

戌万物尽灭毕入于戌

亥该也阳气藏于下也该阂于亥

子万物滋—下孳萌于子

丑纽也,阳气在上未降,纽牙于丑;

万物厄纽未敢出

十二地支的顺序,子居首位,而分建于各月,却从寅始,这是因为“建子之月,阳气虽始于黄钟,然犹潜伏地下,未见发生之功,及其历丑转寅,三阳始备,于是和风至而万物生,萌芽动而蛰藏振,遍满寰区,无非生意,故阳虽始于子,而春必起于寅。是以寅卯辰为春,巳午未为夏,申酉戌为秋,亥子丑为冬,而各分其孟仲季焉”(《类经图翼,运气》)。

3.干支的阴阳属性

天干、地支各有阴阳属性。从干与支来看,则天干为阳,地支为阴。但从干支本身来说,则天干和地支都可再分阴阳:一般说来,天干中的甲、丙、戊、庚、王为阳千.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地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其划分方法是按干支的排列顺序,单数为阳,双数为阴。

4.干支配五行

天干分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五对,然后分别配五行以测定每年的岁运;地支也可以分别配五行,用以纪月-天下地支各有两种五行配属方法:

①干支配属五行和方位:天干相配的结果是甲乙属木,应东方;丙丁属火,应南方:戊己属土,应中央;庚辛属金,应西方;壬癸属水,应北方。地支相配的结果是寅卯属木,巳午属火,辰未戌丑属土,申酉属金,亥子属水。

②下支化运与化气配属:天干化五运的结果是:甲己化上,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乇化木,戈癸比火。

十二支化气的结果是:丑未主上,卯酉主金,辰戌宅水,巳亥主木,子午寅申主火。

5.地支配三阴三阳六气

所谓三阴是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所谓三阳是一阳(少阳)、二阳 (阳明)、三阳(太阳)。所谓六气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中火与暑基本属于一类,所以便不列火与暑,而只把火分为君火和相火两种。

支配三阴三阳六气的规律是:子午少阴君火,寅申少阳相火,丑未太阴湿土,卯酉阳

明燥金,巳亥厥阴风木,辰戌太阳寒水。

(二)甲子

天干和地支配合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在医学上,主要是用干支来纪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配合,谓之甲子:故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素问·六微旨大论》)‘天干与地支的配合是天干在上,地支在卜,按干支的顺序向下排列。天干的第一位是甲,地支的第一位是子,两者配合起来便是甲子。从甲子始依次推算到癸亥,共得六十次,便称为一周或叫一个甲子:六十年后(癸亥止)又复从甲子纪年起,如此交替轮转:在六十年中,天干往复轮周六次(10干x6次=60年),地支往复轮周五次(12支X5次=60年):用以纪年,六十年就是一个周期:故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素问·天元纪大论》)。用以纪日,用纪天的十干反复六次,和纪月的十二支反复五次,排成甲子,再乘以六,便为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的大概日数。“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五日法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天干地支,五六相合,构成六十年一个气候变化的大周期。前三十年,包括七百二十节气(以一年二十四节气计算),是为一纪,后三十年,亦七百二十节气,凡一千四百四十节气,共计六十年(也称六十甲子):甲子中的天干,主要是主五运的盛衰,甲子中的地支主要是司六气的变化,所以讲述五运六气,不能离开干支甲子。

三、五运

五运,即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的统称。运者,轮转运动,循环不已之谓。故曰:“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五运又有大运(中运)、主运、客运之分,它们的变化都是以当年纪年的天干及其阴阳属性为准则的。

(一)大运

大运又称“中运”,是主管每年全年的岁运,又称岁运。大运可以用来说明全年的气候变化,同时它又是推算客运的基础。

1.大运推算法

天干化五运,每两干统一运。“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素问·五运行大论》)。凡逢甲己之年为土运,乙庚之年为金运,丙辛之年为水运,丁壬之年为木运,戊癸之年为火运。故曰:“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素问·天元纪大论》)。这种推算方法是以五年为一循环的。在五年中,每运值一年,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即土一金—)水一木一火一土。三十年为一纪,每纪每运共值六年。六十年为一周,每运共值十二年。

前已述及,十干配五行是: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为什么十天干在化五运上和配五行上其属性上不同呢?这是因为天干配五行是以五方、五季等关系而确定的,而天干化五运则是根据天象变化来确定的。对于十干所以化五运,历代有不同的解释。

其一,《内经》提出“五气经天化五运”之说。谓:“臣览太史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龄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氏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素问·五运行大论》)。丹天之气就是五行火气化见于天的赤色,龄天之气就是五行土气化见于天的黄色,苍天之气就是五行木气化见于天的青色,素天之气就是五行金气化见于天的白色,玄天之气就是五行水气化见于天的黑色。牛、女、心、尾、危、室、柳、鬼、亢、氐、昴、毕、张、翼、娄、胃、奎、壁、角、轸等,是天体上二十八宿的名称。二十八宿在天体上分布的位置是: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角十二度,亢九度,氐十五度,房五度,心五度,尾十八度,箕十一度,计七十五度: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斗二十六度,牛八度,女十二度,虚十度,危十七度,室十六度,壁九度,计九十八度: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奎十六度,娄十二度,胃十四度,昴十一度,毕十六度,觜二度,参九度,凡八十度。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井三十三度,鬼四度,柳十五度,星七度,张十八度,翼十八度,轸十七度,凡一百一十二度。共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所谓“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即五行火气在天体上经于牛、女、奎、壁四宿时,在十干则适当戊癸的方位,因而逢戊癸年,则是火气的运化主事,是为戊癸化火。故曰:“丹天之气,经于牛、女、奎、壁四宿之上,下临戊、癸之位,立为火运”(《运气论奥谚解》)。

所谓“龄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即五行土气在天体上经于心、尾、角、轸四宿时,在十干适当甲己的方位,因而逢甲己年,便是土气的运化主事,是为甲已化土。故曰:“龄天之气,经于心、尾、角、轸四宿之上,下临甲、己之位,立为土运”(《运气论奥谚解》)。所谓“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即五行木气在天体上经于危、室、柳、鬼四宿时,在十干则适当丁壬的方位,因而逢丁壬年,便是木气的运化主事,是为丁壬化木。故曰:“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四宿之上,下临丁、壬之位,立为木运”(《运气论奥谚解》)。

所谓“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即五行金气在天体上经于亢、氐、昴、毕四宿时,在十干则适当乙庚的方位,因而逢乙庚年,便是金气的运化主事,是为乙庚化金。故日:“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四宿之上,下临乙、庚之位,立为金运”(《运气论奥谚解》)。

所谓“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即五行水气在天体上经于张、翼、娄、胃四宿时,在十干则适当丙辛的方位,因而逢丙辛年,便是水气的运化主事,是为丙辛化水。故曰:“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四宿之上,下临丙、辛之位,立为水运”(《运气论奥谚解》)。

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为什么奎、壁、角、轸四宿称为戊分、己分,又称天门、地户呢?因为“奎壁临乾,当戊土之位;角轸临巽,当己土之位。”“周天七政躔度,则春分二月中,日躔壁初,以次而南,三月入奎娄,四月人胃昴毕,五月人觜参,六月人井鬼,七月人柳星张;秋分八月中,日躔翼末,以交于轸,循次而北,九月人角亢,十月人氐房心,十一月人尾箕,十二月入斗牛,正月人女虚危,至二月复交于春分而人奎壁矣。是日之长也,时之暖也,万物之发生也,皆从奎壁始;日之短也,时之寒也,万物之收藏也,皆从角轸始。故曰:春分司启,秋分司闭。夫既司启闭,要非门户而何?然自奎壁而南,日就阳道,故曰天门;角轸而北,日就阴道,故曰地户”(《类经图翼·运气》)。

其二,张景岳提出“正月建干,五行相生而化”之说。“月建者,单举正月为法。如甲己之岁,正月首建丙寅,丙者火之阳,火生土,故甲己为土运。乙庚之岁,正月首建戊寅,戊者土之阳,土生金,故乙庚为金运。丙辛之岁,正月首建庚寅,庚者金之阳,金生水,故丙辛为水运。丁壬之岁,正月首建壬寅,王者水之阳,水生木,故丁王为木运。戊癸之岁,正月首建甲寅,甲者木之阳,木生火,故戊癸为火运。此五运生于正月之建者也”(《类经图翼·运气》)。

2.年运的太过不及太过为主岁的运气旺盛而有余。不及为主岁的运气衰少而不足。其规律是阳干为太过,阴干为不及。阳年(太过)为本气流行,阴年(不及)为克己之气流行。如戊年为火运太过,此年一般是热气偏胜;癸年为火运不及,火不及则水来克之,故此年气候反而偏寒。余可类推。五行之气,既非太过,又非不及,谓之平气。它和太过、不及,合称为“五行三纪”。五运十干,不属于阳,便属于阴。阳为太过,阴为不及,为什么又产生平气呢?因“运太过而被抑,运不及而得助也”(《类经图翼·运气》)。如戊辰阳年,火运太过,但辰年为太阳寒水司天,太过的火运被司天的寒水所抑,因而火太过的戊辰年,又一变而为平气年。余可类推。

(二)主运

主运就是指五运之气分主于一年五个运季的岁气。因为各运季的时间每年固定不变,在各运季中的气候变化,基本上年年相同,所以称为主运。

1.主运推算法

主运分五步,分司一年当中的五个运季。每步所主的时间,亦即每个运季的时间为七十三日零五刻。换句话说,七十三日零五刻便为一运(运季)。主运的推算,从每年大寒日始,按五行相生的次序推移,即:木为初运,火为二运,土为三运,金为四运,水为终运。年年如此,固定不变。

主运五步交司时间,从日而言也基本相同,即木运起于大寒日,火运起于春分后十三日,土运起于芒种后十日,金运起于处暑后七日,水运起于立冬后四日。

主运的交司时刻,就时而言,各年稍有出人。兹将各年主运交司时刻简介如下:

申、子、辰年

初运(木):大寒日寅初初刻‘起。

二运(火):春分后第十三日寅正一刻起。

三运(土):芒种后第十日卯初二刻起。

四运(金):处暑后第七日卯正三刻起。

五运(水):立冬后第四日辰初四刻起。

丑、巳、酉年

初运(木):大寒日巳初初刻起。

二运(火):春分后第十三日巳正一刻起。

三运(土):芒种后第十日午初二刻起。

四运(金):处暑后第七日午正三刻起。

五运(水):立冬后第四日未初四刻起。

寅、午、戌年

初运(木):大寒日申初初刻起。

二运(火):春分后第十三日申正一刻起。

三运(土):芒种后第十日酉初二刻起。

四运(金):处暑后第七日酉正三刻起。

五运(水):立冬后第四日戌初四刻起。

卯、未、亥年

初运(木)·:大寒日亥初初刻起。

二运(火):春分后第十三日亥正一刻起。

三运(土):芒种后第十日子初二刻起。

四运(金):处暑后第七日子正三刻起。

五运(水):立冬后第四日丑初四刻起。

十二支中,子、辰、申、寅、午、戌为六阳年。在五行上,子为阳水,申为阳金,辰、戌为阳土,牛为阳火,寅为阳木。丑、巳、酉、卯、未、亥为六阴年。在五行上,巳为朋火,酉为阴金,丑、未为阴土,亥为阴水,卯为阴木。凡阳年的初运,均起于阳时,所以申、子、辰三阳年都起于寅,寅、午、戌三阳年都起于申。阴年的初运,均起于阴时,所以,巳、酉、丑三阴年都起于巳,亥、卯、未三阴年都起于亥。

刻即时刻,古无钟表,用壶面刻有百格之壶漏水以计时,一昼夜壶水漏下歹刻而尽。古今之刻,名同而实异。水漏之初,起自寅初,相当于凌晨三点钟,寅初初刻,实为零刻,亦即凌晨三点军分。

主运的演绎,还须应用五音建运、太少相生、五步推运等法。

①五音建运: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五音分属于五行,则宫为土音,商为金音,角为木音,徵为火音,羽为水音。故曰:“在地为木……在音为角……在地为火……在音为徵……在地为土……在音为宫……在地为金……在音为商……在地为水……在音为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角音属木,建于木运,徵音属火,建于火运,宫音属土,建于土运,商音属金,建于金运,羽音属水,建于水运,故称五音建运。

②太少相生:五运的十干各具阴阳,则阳干为太,阴干为少。如:甲己土宫音,阳土甲为太宫,阴土己为少宫;乙庚金商音,阳金庚为太商,阴金乙为少商;丙辛水羽音,阳水丙为太羽,阴水辛为少羽;丁壬木角音,阳木壬为太角,阴木丁为少角;戊癸火徵音,阳火戊为太徵,阴火癸为少徵。太为有余,少为不足。

十干分阴阳,五音分太少。太少相生,亦即阴阳相生之意。如以甲己年为例:甲为阳土,阳土生阴金乙,即太宫生少商;阴金生阳水丙,即少商生太羽;阳水生阴丁木,即太羽生少角;阴木生阳火戊,即少角生太徵;阳火生阴土己,即太徵生少宫。己为阴土,阴土生阳金庚,即少宫生太商;阳金生阴水辛,即太商生少羽;阴水生阳木壬,即少羽生太角;阳木生阴火癸,即太角生少徵;阴火生阳土甲,即少微生太宫。如此,太少反复相生,则阴生于阳,阳生于阴,而不断地发展变化。故曰:“太者属阳,少者属阴,阴以生阳,阳以生阴,一动一静,乃成易道。故甲以阳土,生乙之少商;乙以阴金,生丙之太羽;丙以阳水,生丁之少角;丁以阴木,生戊之太徵;戊以阳火,生己之少宫;己以阴土,生庚之太商;庚以阳金,生辛之少羽;辛以阴水,生壬之太角;壬以阳木,生癸之少徵;癸以阴火,复生甲之太宫”(《类经图翼·运气》)。

③五步推运:年干只能代表本年的中运,而不能代表本年的主运。主运虽始于木角音,终于水羽音,有一定的程序可循,但在五步推移之中,究竟是太生少,还是少生太?则应用五步推运法。

五步推运法:无论何年,总是从年干的属太属少,逐步上推至初运木角,便可得出。例如:甲年属阳土,运属太宫用事,即从太宫本身依次上推,生太宫的是少徵,生少徵的是太角,因而甲年的主运便起于太角,太少相生而终止于太羽。

己年为阴土,运属少宫用事,则从少宫本身向上推,生少宫的是太徵,生太徵的是少角,则己年的主运便起于少角,太少相生而终于少羽。

乙年为阴金,运属少商用事,即从少商本身上推,生少商的是太宫,生太宫的是少徵,生少徵的是太角,则乙年的主运便起于太角,太少相生而终于太羽。

庚年为阳金,运属太商用事,即从太商本身向上推,生太商的是少宫,生少宫的是太徵,生太徵的是少角,则庚年的主运起于少角,少太相生而终于少羽。

其他各年,均依此类推。惟丁壬两年是角运,便从本身起运,不必上推了。

如此逐步推算,本年的主运究竟在哪一步,便了如指掌。而主运必始于角,终于羽,则为一定不易之理。

2.主运的气候常规

主运说明一年之中五个运季的气候常规,是以六气的五行属性为基本规律,即初运属木主风,二运属火主暑热,三运属土主湿,四运属金主燥,终运属水主寒。各个运季所主的气候,每年是一样的。

(三)客运

客运是指每年五个运季中的特殊岁气变化。因其每岁有变更,各季有不同,如客之来去,故称为客运。

1.客运的推算方法

客运的推算是在每年值年大运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每年值年大运就是当年客运的初运。客运的初运按照当年大运确定后,便循着五行太少相生的次序,分作五步推运,每步约为七十三日零五刻,行于主气之上,与主运相对,逐岁变迁,十年一周。客运主管一年之内各个运季的气候异常变化。

例如:甲己年属土运,甲年为阳土,为太宫;己年为阴土,为少宫。逢甲年便以太宫阳土为初运;太生少,土生金,则少商为二运;少生太,金生水,则太羽为三运;太生少,水生木,则少角为四运;少生太,木生火,即太徵为终运。逢己年便以少宫阴土为初运;少生太,土生金,则太商为二运;太生少,金生水,则少羽为三运;少生太,水生本,则太角为四运;太生少,木生火,则少徵为终运。他如乙、庚、丙、辛、丁、壬、戊、癸诸年,均依此类推。

十年一司令,轮周十干,周而复始。由此可以看出主运和客运的异同:两者阴阳互干为起运,太少相生、五行顺序、五步推移等是相同的。但是,主运年年始于角,而终于羽,居恒不变,而客运则必以本年的大运为初运,循五行次序,太少相生,十年之内,年年不同,十年一周,轮遍十干,终而复始。这是客运与主运不同之处。

2.客运的太过不及

客运的太过不及,以及与气候的关系,和大运的规律相一致。综上所述,大运、主运、客运,都是利用天干配合五行进行推算的。其推算顺序均按五行相生规律进行,都是用以说明自然界气候变化的情况。但大运说明全年的气候变化,主运则是说明一年之中五个运季的正常气候变化,而客运则是推算每年五个运季中的异常气候变化。

四、六气

六气就是风、热(暑)、火、湿、燥、寒的简称。这六种气候变化要素,也就是在天的阴阳之气。故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素问·天元纪大论》)。三阴三阳是阴阳之气多少的不同称谓。“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三阴为厥阴、少阴、太阴;三阳为少阳、阳明、太阳。六气中热(暑)与火同气,故在运气学说中不言风、热(暑)、火、湿、燥、寒,而称风、寒、湿、燥、君火、相火等六气。六气是气候变化的本元,三阴三阳是六气的标象。标本相合,就是风化厥阴,热化少阴(君火),湿化太阴,火化少阳(相火),燥化阳明,寒化太阳。故曰:“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素问·天元纪大论》)。六气,时至而至,便是天地间的六元正气,如非其时而至,就成为邪气了。所以说:“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素问,五运行大论》)。

六气以三阴三阳为主,结合地支,用以说明和推算每年气候的一般变化和特殊变化。每年的六气,一般分为主气、客气、客主加临三种情况。主气用以述其常,客气用以测其变。主气和客气相合,称为客主加临,可以用来进一步分析气候的复杂变化。

(一)十二支化气

十二支配六气是:“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素问·五运行大论》)。即逢子午年为少阴君火之气所主,逢丑未年为太阴湿土之气所主,逢寅申年为少阳相火之气所主,逢卯酉年为阳明燥金之气所主,逢辰戌年为太阳寒水之气所主,逢巳亥年为厥阴风木之气所主。

┌──────┬────┬────┬────┬────┬────┬────┐

│  地支  │ 子午 │ 丑未 │ 寅申 │ 卯酉 │ 辰戌 │ 巳亥 │

├──────┼────┼────┼────┼────┼────┼────┤

│ 三阴三阳 │ 少阴 │ 太阴 │ 少阳 │ 阳明 │ 太阳 │ 厥阴 │

├──────┼────┼────┼────┼────┼────┼────┤

│  六气  │ 君火 │ 湿土 │ 相火 │ 燥金 │ 寒水 │ 风木 │

└──────┴────┴────┴────┴────┴────┴────┘

十二支之所以这样配六气,是因为三阴三阳六气有正化和对化之不同。正化、对化之说出自王冰的{玄珠密语》。所谓正化就是指生六气本气的一方。所谓对化就是指其对面受作用或相互影响的一方。换言之,“本位”是正化,与“本位”相对的就是对化。十二地支中的寅卯辰位于东方,巳未午在南方,申酉戌在西方,亥子丑在北方。午与子均为少阴君火,但午为南方火位,所以说午为君火的正化。子为北方的水位,虽然不是火位,但在南方午主君火的时候,则北方的子便与午相对,也成了君火之主,所以说子是君火的对化。未与丑均为太阴湿土,但未在西南方,未为六月月建,六月为长夏,土旺于长夏,所以说未为太阴湿土的正化。丑位东北方,在西南方未主太阴湿土的时候,则东北方的丑便与未相对,也成了太阴湿土之主,因此丑为太阴湿土的对化。寅与申均为少阳相火,火虽得南方的午位,但午已取君火之位,寅位东方,东方属木,木能生火,火生于寅,所以寅为少阳相火的正化。申与寅相对,故申为少阳相火的对化。酉与卯均为阳明燥金,但酉位正西方,西方属金,所以酉为阳明燥金的正化。卯与酉相对,故卯为阳明燥金的对化。戌与辰均为太阳寒水,但戌位西北方,西方属金,北方属水,因金能生水,为水之母,所以戌为太阳寒水的正化。辰与戌相对,故辰为太阳寒水的对化。亥与巳均为厥阴风木,但亥位北方,北方属水,水能生木,为木之母,所以亥为厥阴风木的正化。巳与亥相对,故巳为厥阴风木的对化。

这种六气正化对化之说为王冰所首倡,并为后世刘温舒、李梃、张景岳等医家所从。其中刘温舒对此有精辟的论述,谓:“六气分上下左右而行天令,十二支分节令时日而司地化。上下相召,而寒、暑(热)、燥、湿、风、火与四时之气不同者,盖相临不一而使然也。六气司于十二支者,有正对之化也。然厥阴所以司于巳亥者,何也?渭厥阴木也,木生于亥,故正化于亥,对化于巳也。虽有卯为正木之分,乃阳明金对化也,所以从生而顺于巳也。少阴所以司于子午者,何也?谓少阴为君火尊位,所以正得南方离位,故正化于午,对化于子也。太阴所以司于丑未者,何也?谓太阴为土,土属中宫,寄于坤位西南,居未分也,故正化于未,对化于丑也。少阳所以司于寅申者,何也?谓少阳相火,位卑于君火也,虽有午位,君火居之,火生于寅,故正化于寅,对化于申也。阳明所以司于卯酉者,何也?谓阳明为金,酉为西方,西方属金,故正化于酉,对化于卯也。太阳所以司辰戌者,何也?谓太阳为水,虽有子位,以居君火对化,水乃伏土中,即六戌天门戌是也,六己地户辰是也。故水虽土用,正化于戌,对化于辰也。……此天之阴阳合地气十二支,动而不息者也”(《运气论奥谚解》)。

六气以三阴三阳为主,结合地支,用以说明和推算每年气候的一般变化和特殊变化。每;年的六气,一般分为主气和客气两种,主气用以述常,客气用以测变:客气和主气相合,称为客主加临,可以用来进一步分析气候的复杂变化。

(二)主气

主气,即主时之六气,用以说明一年中气候变化的正常规律。因六气主时固定不变,年年如此,所以叫做主气。主气分为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六气。

1.主气的推算方法

主气主时,分为六步,二十四节气分属于六步之中。六气六步主时的次序是与五行相生的顺序相一致的。即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终之气为太阳寒水。其六步推移顺序可概括为“厥少少,太阳太”六字。主气推算规律与主运基本相同,但主气中火分为二,君火属少阴,相火属少阳,这是因为气有六而运只有五之故。

主气的推算方法是:把一年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分属于六气六步之中。从每年大寒日开始计算,十五天多一点为一个节气,四个节气为一步,每一步为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始于厥阴风木,终于太阳寒水,六步为一年。厥阴风木为初之气,主由大寒后至春分前;相当于十二月中到二月中。少阴君火为二之气,主由春分后至小满前,相当于二月中到四月中。少阳相火为三之气,主由小满后至大暑前,相当于四月中到六月中。太阴湿土为四之气,主由大暑后至秋分前,相当于六月中到八月中。阳明燥金为五之气,主由秋分后至小雪前,相当于八月中到十月中。

太阳寒水为终之气,主由小雪后至大寒前,相当于十月中到十二月中。一年的主气,至此而一周。凡此六气之气,计三百六十五日又二十五刻,一岁周遍,年年无异。故日:“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素问·六微旨大论》)。“日出谓之显明”(《素问,六微旨大论》王冰注)。在此,显明是指正东方卯位,自东而南迤,即为右行。

2.主气的气候常规

用主气说明一年之中气候的正常变化,与四时、主运的意义相同,但六气推步则更为细致。如四季气候一般是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而六气的风、暑、湿、火、燥、寒,分属于六步,则更较具体。

(三)客气

客气是各年气候上的异常变化:因其年年有转移,与主气之固定者不同,亦犹“客”之往来无常,故称客气。

客气也分为六步,即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左右四间气。推算客气必须了解三阴三阳和司天在泉四间气的含义。

1.三阴三阳

客气推移是以阴阳气之多少为先后次序的。即厥阴(一阴)—)少阴(二阴)一太阴(三阴)一少阳(一阳)呻阳明(二阳)—)太阳(三阳)。按着三阴三阳顺序再配以十二地支、六气和五行,来推算客气。推算各年的司令客气(司天之气),是以值年地支为基础的,“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素问·天元纪大论》。可见,每年的年支,凡逢子和午,不论天干是什么,客气均属少阴司天,丑和未年属太阴司天,其余类推。相配以后是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依此次序逐年推移,六气六年一循环,地支十二年一循环,周而复始,六十年中地支轮用五周,六气循环十周。总之,客气六步的次第,是以阴阳为序,三阴在前,三阳在后。

其推移顺序是:一阴厥阴风木,二阴少阴君火,三阴太阴湿土;一阳少阳相火,二阳阳明燥金,三阳太阳寒水。可以概括为“厥少太,少阳太”六个字。

2.司天在泉,左右间气司天在泉是值年客气在这一年中主事的统称。主管每年上半年的客气称为司天之气,主管每年下半年的客气为在泉之气。

左右间气,就是在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左右的气。六气分作六步来推移,司天之气占一步,司天之气的左边一步是司天左间,司天之气右边一步是司天右间;在泉之气占一步,在泉之气的左边一步是在泉左间,在泉之气的右边一步是在泉右间。司天之气的左间右间和在泉之气的左间右间加在一起,就是四间气。司天在泉加上左右间气,共为六气,是客气六步运动的方式。值年客气逐年推移,因此,司天在泉四间气也每年不同。

司天在泉左右间的推算方法:根据前述地支配三阴三阳的规律进行推算。即凡逢子逢午之年就是少阴君火司天,凡逢丑逢未之年就是太阴湿土司天,凡逢寅逢申之年就是少阳相火司天,凡逢卯逢酉之年就是阳明燥金司天,凡逢辰逢戌之年就是太阳寒水司天,凡逢巳逢亥之年就是厥阴风木司天。在六步中,每年司天之气总是在六步中的第三步上,即固定在主气的三之气上:司天之气确定了,在泉之气以及左右间也就知道了。因为司天之气的对面就是在泉之气,而司天和在泉的左右方,便是司天的左间右间和在泉的左间右间。如此每年有一次转换,六年中就有六个不同的司天在泉之气。

表10-7年支和司天在泉规律表

┌────┬──────┬──────┐

│ 年支 │  司天  │  在泉  │

├────┼──────┼──────┤

│ 子午 │ 少阴君火 │ 阳明燥金 │

│ 丑未 │ 太阴湿土 │ 太阳寒水 │

│ 寅申 │ 少阳相火 │ 厥阴风木 │

│ 卯酉 │ 阳明燥金 │ 少阴君火 │

│ 辰戌 │ 太阳寒水 │ 太阴湿土 │

│ 巳亥 │ 厥阴风木 │ 少阳相火 │

└────┴──────┴──────┘

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总是阴阳相对上下相交的。其规律是:如阳司天则阴在泉,阴司天则阳在泉。其中少阴与阳明、太阴与太阳、厥阴与少阳,又是相合而轮转的。如一阴(厥阴)司天,必定是一阳(少阳)在泉;二阴(少阴)司天,必定是二阳(阳明)在泉;三阴(太阴)司天,必定是三阳(太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便是一阴(厥阴)在泉;二阳(阳明)司天,便是二阴(少阴)在泉;三阳(太阳)司天,便是三阴(太阴)在泉。司天在泉之气确定了,左右四间气自然也就确定了。如,以戊戌年为例,戌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阳是三阳。因此,本年在泉之气便是三阴(太阴),即太阴湿土在泉。司天太阳的左间是厥阴,右间是阳明;在泉太阴的左间是少阳,右间是少阴。其余各年依此类推。故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素问·五运行大论》)。

总之,司天之气既定,则在泉之气及左右间气亦随之而定。四间气是随着司天在泉之气的转移而转移的,并包含着阴阳升降之理。即阳升则阴降,阴升则阳降。司天之气在上,不断地右转,自上而右,以降于地;在泉之气在下,不断地左转,自下而左,以升于天。如辰戌年太阳司天,太阴在泉,转太阳于上方,则太阴必在下方。巳亥年厥阴司天,少阳在泉,转厥阴于上方,则少阳必在下方。由太阳司天转移为厥阴司天,则原来在泉右间少阴升到司天左间,而原来司天的右间阳明则下降到在泉左间,这就成为阴升阳降。余可类推。六气互为司天,互为在泉,互为间气,按十二支顺序迭为迁转,所谓“上下有位,左右有纪”《素问·六微旨大论》,“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素问·五运行大论》)。

3.客气的气化规律

客气气化,就是指气候变化。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既定,则风、热、火、湿、燥、寒六气之化便随之而定。“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素问·至真要大论》)。这是客气司天的气化规律。由于各年三阴三阳司天不同,因而化生。了各种不同的气候,在泉之气和四步间气的气化规律与司天之气是一致,户的。故曰:“地化奈何?……司天同候,间气皆然”(《素问·至真要大论》)。

虽然司天在泉和左右间的气化规律是一致的,但这六步所主气化在时间上有所不同。司天在泉主管一年(一岁)的气化,而一间气只管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一步)的气化。故曰:“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司天和在泉虽各主半年气化,但司天通主上半年,在泉通主下半年。故曰:“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4.客气的异常变化

上述客气的气化规律是客气司天的一般规律,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出现异常的变化。客气司天气化的异常变化有如下两种:

(1)客气的胜复:胜是主动的,作强胜解;复是被动的,作报复解。“胜复之气”即上半年有超常胜气,下半年随之而发生相反的复气。如上半年热气偏胜,则下半年寒气来复等。

胜复之气在时序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初气到三气是上半年司天之气主政,发生了超常的气候叫胜气;四气到终气为下半年在泉之气主政,发生与上半年相反的气候叫复气。

胜复之气每年的有无,没有一定的规律,有胜气,才有复气,如无胜气,则无复气。若有胜气而无复气,便要产生灾害。

复后又胜,并不等于循环不变,因胜气非只一种,它是随气候变化的具体情况而定的。正如《内经》所说:“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2)客气的不迁正、不退位:客气的司天在泉左右间气六年一循环,年年有转移,这是客气的一般规律。但亦有气候反常,不按一定规律转移的,即所谓“不迁正”,“不退位”,“升之不前”,“降之不下”(《素问·刺法论》)的问题。

所谓“不迁正”,就是应该转到的值年司天之气而没有转到,即应值司天之气不足,不能按时主值,也可以说是岁气司天或在泉的“至而不至”。所谓“不退位”,就是应该转位的司天之气仍然停留,即旧的司天之气太过,应让位而仍然在原位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岁气司天或在泉的“至而不去”。如去年是己亥年,己亥厥阴风木司天。今年应是庚子年,庚子少阴君火司天。若己亥年风木之气有余,复作布政,留而不去。到了庚子年,在气候变化及其他方面,仍然表现出去年己亥年所有的风木之气的特点,对己亥年的厥阴风木司天而言,这就是“不退位”。由于己亥年蹶阴风木司天之气“不退位”,必然使庚子年少阴君火司天之气不能应时而至,对庚子年的少阴君火司天而言,这就是“不迁正”。司天在泉之气“不退位”,“不迁正”,也必然影响左右间气的升降,使其应升不升,应降不降,即“升之不前”,“降之不下”,导致整个客气的规律失常。

(四)客主加临

所谓客主加临,就是将每年轮转的客气,加在固定的主气之上。换句话说,就是把主气和客气结合起来加以比较分析和推算,借以了解气候的常和变,即“以客加主,而推其变”(《普济方·五运六气图》)之意。

1.客主加临的推算方法

把值年司天的客气与主气的三之气相加。主气的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终之气为太阳寒水。值年司天客气固定地加临于主气三气之上,实际上就是固定地加临于少阳相火之上,相加之后,主气六步年年固定不变,而客气六步则每年按次推移,六年一循环。

如: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初气的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则为太阳寒水:二气的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则为噘阴风木。三气的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则为少阴君火,四气的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亦为太阴湿土。五气的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则为少阳描火:六气的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则为阳明燥金,其他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诸年,亦可按此相加,其客主之气,便秩然可见。

2.主客相得与顺逆

客气主气六步分别加临以后,还要观察客主之气是否相得。“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素问·五运行大论》)?根据五行生克原理,如客主之气相生,或客主同气,或客气克主气为相得。若主气克客气则为不相得:故曰:“主胜逆,客胜从”(《素问,至真要大论争》。除了相得与不相得之外,又有顺逆之别。客气生主气者为顺。如客气是少阴君火,而主气是少阳相火者为顺,反之为逆。故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素问·六微旨大论》)。

总之,主客的顺逆总以客气为主,客气胜过主气为顺,如客克主、客生主、君位臣三者为顺。相反,如主气胜过客气为逆,如主克客、主生客、臣位君三者为逆。此外,还有“同气”,如客气少阳相火,加在主气少阳相火之上,或厥阴风木加在厥阴风木之上等,既无生克之分,又无君臣之异,两者性质相同,即称为同气,仍为相得之例。

3.主客顺逆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一般说来,“顺”代表本步(四个节气)所主气候异常而变化不太大。对人体来说,发病轻而缓。”逆”则代表本步所主气候异常而变化较大,对人体来说,发病重而急、“同气”则代表气候和平,对人体来说,多不为病。

五、运气相合

五运和六气在运用时是相互结合的:“天干取运,地支取气”,故天干与地支的配合,实际上是代表着运和气的结合。每年的年号,都是由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组成的,要推测某年的运气情况,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一)运气相临的盛衰

运和气的盛衰,要根据运和气的五行生克关系来测定。

1.运盛气衰

运生气或者运克气叫做运盛气衰。如,辛亥年的年干是辛,丙辛化水,故辛亥年的大运是水运。辛亥年的年支是亥,巳亥厥阴风木,故辛亥年的值年司天之气便是风木。因水能生木,运是水运,司天之气是风木,故为运生气。因此,辛亥年这一年便是运盛气衰。

2.气盛运衰

气生运或者气克运谓之气盛运衰。如,己亥年的年于是己,甲己化土,所以己亥年的大运是土运。年支是亥。巳亥厥阴风木,故己亥年值年司天之气便是风木。木克土,在这里就是气克运。因此,己亥年这一年便是气盛运衰。

分析各年运和气的盛衰,其目的是:一、根据运气的盛衰可以推算出各年运气变化的主次,运盛气衰的年份,在分析当年变化时,便以运为主,以气为次。反之,气盛运衰的年份,在分析当年变化时,便以气为主,以运为次,二、根据运气盛衰可以进一步推算各年气候的复杂变化。根据五运六气、五行属性的生克关系,在六十年中可以分为五种不同类型的年份:即:气生运为“顺化”,气克运为“天刑”,运生气为“小逆”,运克气为“不和”,运气相同则为“天符”。顺化之年,变化较为和平;小逆及不和之年,变化较大;天刑之年,变化特别剧烈;天符之年,变化较一般年份为甚。顺化和天刑之年,属气盛运衰,故推算该年的气候变化时,以六气为主,五运作为参考。而小逆和不和之年,属运盛气衰,故以五运为主,六气作为参考。如逢天符年,是属运气相同,则两者结合使用。

(二)天符岁会

主运和客运,主气和客气,在六十年变化中,除互为生克,互有消长外,还有同化关系。运气同化,就是运与气属于同类而化合之意。如木同风化,火同暑化,土同湿化,金同燥化,水同寒化。由于运有太过不及,气有司天在泉的不同,因而便有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太乙天符的分别。兹分述如下:

1.天符

凡是每年值年大运之气与同年司天之气在五行属性上相同者,便称作天符。如,以己丑年为例,己丑年的年干是己,甲己化土,己为土运,故己丑年的大运是土运。己丑年的年支为丑,丑未值太阴湿土司天,所以己丑年司天之气是太阴湿土。大运是土,值年司天之气也是土,土湿同化,大运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所以已丑年便是天符之年。在甲子一周的六十年中逢天符者,计有己丑、己未、戊寅、戊申、戊子、戊午、乙卯、乙酉、丁巳、丁亥、丙辰、丙戌十二年。故曰:“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天之与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素问·六微旨大论》)。

2.岁会

凡是每年值年大运与同年年支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便叫岁会。如,以丁卯年为例,丁卯年的年于是丁,丁壬化木,故丁卯年的大运是木运。其年支是卯,卯在五行属木。大运是木,年支五行属性也是木,所以丁卯年便是岁会之年。在甲子一周六十年中,逢岁会者,计有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乙丁卯、戊午、丙子八年。其中,己丑、已未、乙酉、戊午四年既属岁会,又属天符,所以单纯岁会的年份,实际上只有四年。故曰:“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素问·六微旨大论》)。

3.太乙天符

既逢天符,又为岁会,便叫太乙天符。所以说:“天符岁会何如?曰:太乙天符之会也, (《素问·六微旨大论》)。如,以己丑年为例,己为土运,丑为太阴湿土司天,此为天符,同时年支丑的五行属性亦为土,与运的属性相同。因其三者(大运、司天之气、年支)同属土,即“三合而治”(《素问·天元纪大论》),故称太乙天符年。在六十年甲子中,逢太乙天符者,计有己丑、己未、乙酉、戊午四年:这四年,天符十二年中有之,岁、会八年中亦有之,都是大运、年支、司天之气三者相同,所以叫太乙天符。

4.同天符

凡年干与年支均属阳(阳年),同时值年大运又与同年在泉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便叫做同天符。如,以庚子年为例,庚子年的年干是庚,庚属阳干,其年支是子;子为阳支,年支年干皆属阳,所以庚子年为阳年。庚子年的年干是庚,乙庚化金,故庚子年的大运是金运。其年支是子,子午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所以庚子年的在泉之气是阳明燥金。年干和年支均属阳,大运属金,在泉之气也属金,故庚子年便是同天符之年。在六十年甲子中,逢同天符者,计有甲辰、甲戌、庚子、庚午、壬寅、壬申六年。

其中甲辰、甲戌两年,既属同天符,又属岁会。因此,单属同天符者,实际上只有四年。所以说:“太过而地化者三……加者何谓?岐伯曰:太过而昼·加,同天符”(《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5.同岁会

凡是年干与年支都属阴(阴年),同时值年大运又与同年在泉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称为同岁会。如,以辛丑年为例,辛丑年的年干是辛,辛为阴干,年支是丑,丑为阴支,年干年支皆属阴,所以辛丑年属阴年。辛丑年的年干是辛,丙辛化水,所以辛丑年的大运是水运。其年支是丑,丑未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所以卒丑年的在泉之气为太阳寒水。年干和年支均属阴,大运和在泉之气同属水,所以辛丑年便是同岁会之年。在六十年甲子中,逢同岁会者,计有辛未、辛丑、癸卯、癸酉、’癸巳、癸亥六年。故曰:“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不及而加,同岁会也”(《素问·六元正纪大沦》),

(三)太过不及与平气

太过不及。太过,即运气盛而有余;不及,即运气衰而不足。甲、丙、戊、庚、壬为五阳干。凡阳干之年,均属运气有余,为太过;乙、丁、己、辛、癸为五阴干。凡阴干之年,均属运气不足,为不及。

如,甲己同为土运,凡逢六甲年,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均为土运太过;凡逢六己年,即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均为土运不及,其他四运亦依此类推。

太过为本运气胜,则本气流行;不及为本运气衰,则克气大行。故闩:“岁木太过,风气流行”,“岁木不及,燥乃大行”,“岁火太过,炎暑流行”,“岁火不及,寒乃大行”,“岁土太过,雨湿流行”,“岁土不及,风巧大行”,“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岁水不及,湿乃大行”(《素问·气交变人沦》)。

五行的太过和不及,除了表现在气候的变化外,还表现在交运日期的早晚。凡属太过之运,约从大寒节前13日交接;不及之运,约在大寒节后十三日交接。故日:“运有余,其平。如丁亥年初交之月日时得壬者,则王与丁合之类是也,非初交之时日则不相济。所谓合者,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王合,戊与癸合也”(《类经图翼·运气》)。其他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戊与癸合,与丁与壬合同理,均属平气,无庸赘述。平气之年,年候平和,疫疠较少。

 

第二节 标本中气

标本中气理论是运气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阴阳六气的理论,研究天之六气与人体六经的关系,说明运气与人体发病的规律,通过分析六淫变化之所在而提示临证治疗的大法。

一、标本中气的概念

在运气学说中,标是从本所出的“标”,本是由标所出的“本”。风、热、湿、燥、寒、火,天之六气为本;人体少阳、太阳、阳明、少阴、太阴、厥阴,三阴三阳六经为标;在本气之下,标气之上,而界于标本之间者为中气。故曰:“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素问·六微旨大论》)。风寒暑湿燥火为天之六气,三阴三阳六气所化,而风化厥阴,热化少阴,湿化太阴,火化少阳,燥化阳明,寒化太阳。所以说:“风寒暑湿热火,在天之六气也:三阴三阳合于地之十二支,而上奉天之六气,是以天气为本,而三阴三阳为标”(《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六经之气,以风寒热湿火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本标之中为中气”(《类经图翼·经络》)。

二、标本中气的分配规律

六气标本中气的分配规律是:少阳以火为本,以少阳为标,以厥阴为中见之气;阳明以燥为本,以阳明为标,以太阴为中见之气;太阳以寒为本,以太阳为标,以少阴为中见之气;厥阴以风为本,以厥阴为标,以少阳为中见之气;少阴以热为本,以少阴为标,以太阳为中见之气;太阴以湿为本,以太阴为标,以阳明为中见之气。故曰:“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素问·六微旨大论》)。总之,上之六气为三阴三阳之本,下之三阴三阳为六气之标,而兼见于标本之间者,因阴阳表里相通,如少阳厥阴为表里,阳明太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故彼此互为中见之气。

人生存在气交之中,六气的标本中气,其于人之应之者亦然。人体经络脏腑与天之六气标本中气的相应关系是:脏腑经络的标本,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脉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居中。所谓相络,是指表里互相维络,如肾与膀胱之脉互相络,脾与胃之脉互相络,心与小肠之脉互相络,心包络与三焦之脉互相络,肝与胆之脉互相络,肺与大肠之脉互相络。故曰:“脏腑经络之标本,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居中。所谓相络者,乃表里互相维络,如足太阳膀胱经络于肾,足少阴肾亦络于膀胱也。余仿此”(《类经图翼·经络》)

三、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

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是说明六气的正常化生在标本中气之间的相应关系。风、热、湿、火、燥、寒六气之间,标本不同,所以从化关系也不一致。其从化规律是:

(一)标本同气,皆从本化

少阳、太阴从乎本。因为少阳本火而标阳,太阴本湿而标阴,二者的本气和标气的阴阳属性一致,均属标本同气,故少阳、太阴皆从本化。少阳之中,厥阴风木,木火同气,木从火化;太阴之中,阳明燥金,土金相生,燥从湿化。故少阳、太阴之中气,也就从本气之化。

(二)标本异气,从本从标

少阴、太阳从本从标:因为少阴本热而标阴,太阳本寒而标阳,二者均为标本异气,故或从本化,或从标化。少阴君火,从本化则热,从标化则寒;太阳寒水,从本化则寒,从标化则热。少阴之中,太阳寒水;太阳之中,少阴君火。同于本则异于标,同于标则异于本,中气和标之气有水火阴阳之殊,故本标中气都不同化,所以少阴、太阳或从本或从标。

(三)阳明厥阴,从乎中气

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乎中气。因为阳明之中,太阴湿土,燥从湿化;厥阴之中,少阳相火,木从火化。故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乎中气。所谓“五行之气,以木遇火,则从火化,以金遇土,则从湿化,总不离于水流湿,火就燥,同气相求之义耳”(《类经图翼·经络》)。

总之,六气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为“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四、标本中气与生理

“天之六气为本而上,人身三阴三阳为标而上奉之,所谓天有此六气,人亦有此六气也”(《伤寒集注》):天时有六气之变,人体与自然密切相关,脏腑外应六气,六气内应脏腑,有机地互相联系为统一的整体。标本中气理论,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把人体脏腑经络分为三阴三阳,并联系六气胜复,取象于天地,得出在天为本,在人为标,在标本之间为中见之气的基本概念,把六气六经及经气的表里确立了标本中气,建立起脏腑经络应于本标中气的相应关系。故曰:“内经所言,某经之上,某气治之,之上云者,盖脏腑为本,经脉为末,是脏腑居经脉之上,故称上焉。由脏腑本气,循经下行,其中络者,中之见也。中见之下,其经脉外走手足以成六经。又各有太少阳明三阴之不同,则系六气之末,故曰气之标也”(《伤寒浅注补正》)。天之六气能影响人体的三阴三阳,使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人体脏腑的机能活动在四季不同的气候中,又有着不同的差异,这就是标本中气的生理机制。六气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在人体正常气化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故曰:“从其化者化之常,得其常者化生不息;逆其化者化之变,值其变则强弱为灾”(《类经图翼·经络》)。

五、标本中气与病理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既受六气之益,又受六气之害,天之六气变化相移,如化非其时,不能与节气相应,就会有胜复太过不及之变。这种变化如果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或由于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外界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便形成了六淫邪气,人感之则病。由于六淫有太过不及之异,人体脏腑经脉阴阳又有偏实偏虚之别,所以疾病的发生是变化多端的。其基本规律是:“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素问·至真要大论》)。

六经气化论者,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指导下,运用标本中气理论分析了六经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病理机制,论述了六经病的证治规律,形成了中国古代研究《伤寒论》的一个重要学派——六经气化学派。这一学派认为六经之为病,即六经气化之病。如:太阴本湿而标阴,中气为阳明燥金。其标本同气,故邪伤太阴则病从本化而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等脾虚湿盛之征。其中见之阳明燥金亦被其所化,就出现吐泻等症的湿化之候,此为病生于本者。

少阴本火(热)而标阴,中气为太阳寒水。其标本异气,故邪人少阴则病有从本化热和从标化寒之别。从标化寒则形成少阴寒化证,出现四肢厥逆、下利清谷、无热恶寒、渴喜热饮、心烦、吐利、脉微细等兰派阳虚之象;从本化热则形成少阴热化证,出现下利、口渴、心烦不得卧、舌红、脉细数等一派阴虚之象。此为病生于本生于标者。

阳明本燥(阴)而标阳,中气为太阴湿土,其标本异气。因金遇土则从湿化,故其病不从标本而从乎中,出现胃中虚冷、水谷不别、食谷欲呕、大便初硬后溏等中见阴湿之候。但是,阳明病并不一定完全按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发展,因为太阴脾与阳明胃同居中州,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之间燥湿相济,升降相因,以维持水谷消化吸收和输布的正常生理功能。胃喜润恶燥,胃气以下行为顺的生理特性决定了阳明病的病理特点:阳明病易从燥化,临床上以从本化燥的燥化证为主。故曰:“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伤寒论》)。此为病本应生于中气又非完全生于中气者。

上面我们以太阴、少阴、阳明为例,用标本中气的理论分析了它们的病理变化。其他各绎的气化为病,率皆如此,不一一赘述。总之,标本中气理论提示了六经为病的病理特性及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变化。一般说来,三阻中以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其病多属于热证、实证,概为阳证。病在三阳表示人体正气亢盛,抗病力强,邪气实,病情一般呈亢奋状态。三阴中以太阴人里尚浅,少阴人里已深,厥阴人里尤深。其病多属于寒证、虚证,概为阴证。病在三阴表示人体正气衰减,抗病力弱,病邪未除,病情一般呈虚衰状态。受邪相同而病证属性判然不别,这也是标本中气变化不同使然。

必须指出,脏腑经络是气化的物质基础,气化是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表现。因此,脏腑、经络、气化三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明乎此,方得六经气化学说之真谛,才不至于把标本中气理论当成刻板的公式,方能正确地运用标本中气理论去阐明生理病理现象。

六、标本中气与治疗

六气(淫)之邪感人虽同,但是由于人之禀赋各异,气有盛衰,脏有寒热,故所受之邪每从其人之脏气而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或从寒化,或从热化,而生病各异。所以,在临床上就要依据不同的情况而辨证施治。

(一)生子本者,求之于本

太阴湿土,本湿而标阴,标本同气,所以病人太阴,邪从本化,则出现中阳不振,寒湿内阻之候,故用理中丸(汤)温中散寒、健脾燥湿而治其本。如是脾阳得运,寒湿既除,中土有权,升降复常,诸症自愈。即病生于本,就求之于本。

(二)生子标者,求之子标

少阴君火,本热而标阴。病人少阴,其标本有水火阴阳之别。若病邪从本化热而为少阴热化证,属少阴阴虚火旺者用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属少阴阴虚水热互结者用猪苓汤育阴清热利水。病从本化,故治之于本。如病邪从标化寒而为少阴寒化证,则治宜扶阳抑阴,以四逆汤回阳救逆,附子汤温经扶阳、除湿止痛,真武汤温阳化气行水等。病生于标,就求之于标。

(三)生于中气者,求之于中气

太阳中见之气为少阴。太阳病外邪久羁,或汗下失宜,均可导致病从中化之候。如下后复汗,阳气大伤,阴寒内盛,而致昼日烦躁不得卧,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身无大热,脉沉微之阳虚烦躁证,是阳虚阴盛,阳为阴格,病势重急,阳气将脱之象。病在少阴,性属阳虚。故急用干姜附子汤急救回阳,姜、附辛热,急复其阳,附子生用,其力更锐。其方类似四逆,然而不用甘草,其势尤猛,浓煎顿服,则药力集中,较之四逆收效更速,单捷小剂,其力精专,有单刀直人之势。病生于中气,就求之于中气。

(四)生于标本,标本兼施

太阳本寒而标阳,其病从本化寒,从标化热,若病既生于本,又生于标,则标本同治。如太阳伤寒,兼有里热之候的大青龙汤证。太阳表寒证是病生于本,发热烦躁为病生于标,是标与本俱病,故大青龙汤用麻黄汤加石膏、姜、枣,发汗解表,清热除烦,而标本兼顾,表里双解。

总之,标本中气的治法,无论取标本或取中气,只要是病之所在,就是治之所施。不论是治标、治本还是治中气,不论是从治、反治、逆治、正治,都是针对着疾病的主要矛盾而采取的不同方法而已。要之,“知标与本,用之不殆”,“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素问,至真要大论》)。

 

第三节 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在中医学上,运气学说主要是用来推测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作为临床诊断和防治疾病时的参考。

一、运气与生理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的影响。运气运行所形成的正常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条件。人们只有顺从自然的变化,及时地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故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苍天之气……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素问·生气通天论》)。

人类长期生活在自然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节律,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顺应自然的变化,调节脏腑机能,保持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如人体的气血运行可因四时气候的不同而发生节律性的变化。“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素问·八正神明论》)。从人体水液代谢和调节上,可以看出运气与生理活动的密切关系,“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这是人体为适应气候寒热变化而作出的生理反应。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化收藏是必需的条件。但是,如果这些规律反常或变化超越常度,又必然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故曰:“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六气合于四时,在正常情况下.能促进力物的生长,若六气太过或不及,就成为六淫,则为致病因素了。当气候顺逆失常时,人们如果不注意摄生,就会引起疾病。所以说:“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以,人们必须经常保养精神,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而尽终其天年。

二、运气与发病

运气对人体疾病发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六气的病因作用、疾病的季节倾向、不同地区气候及天气变化对疾病的影响等。从发病的规律看,由于五运变化,六气变化,运气相合的变化,各有不同的气候,所以对人体发病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每年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这种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是:春季肝病较多,夏季心病较多,长夏脾病较多,秋季肺病较多,冬季肾病较多。

从五运来说,木为初运,相当于每年的春季。由于木在天为风,在脏为肝,故每年春季气候变化以风气变化较大,在人体以肝气变化为著,肝病较多为其特点。火为二运,相当于每年的夏季,由于火在天为热,在脏为心,故每年夏季在气候变化以火热变化较大,在人体以心气变化为著,心病较多为其特点。土为三运,相当于每年夏秋之季,由于土在天为湿,在脏为脾,故每年夏秋之间,在气候变化上雨水较多,湿气较重,在人体以脾气变化为著;脾病较多为其特点。金为四运,相当于每年的秋季,由于金在天为燥,在脏为肺,故每年秋季气候变化以燥气变化较大,在人体以肺气变化为著,肺病较多为其特点。水为五运,相当于每年的冬季,由于水在天为寒,在脏为肾,故每年冬季气候比较寒冷,在人体肾气变化为著,肾病、关节疾病较多为其特点。

从六气来说,与五运基本相似。主气的初之气为厥阴风木,·相当于每年的初春,气候变化多风,疾病流行以肝病居多。二之气为少阴君火,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气候逐渐转热,疾病流行以肝心病居多。三之气为少阳相火,相当于每年的夏季,气候炎热,疾病流行以心病、暑病居多。四之气为太阴湿土,相当于每年的暮夏初秋,气候变化以湿气为重,疾病流行以脾病居多。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相当于每年秋冬之间,气候变化以燥气较重,疾病发生以肺病居多。终之气为太阳寒水,相当于每年的严冬,气候严寒,疾病发生以关节病和感冒居多。

总之,我们可以根据运气中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来推测疾病发生的大致情况。

(一)五运与发病

大运有平气、太过和不及之分,其发病情况是:

1.平气之纪与发病:运气的变化既非大过,又非不及,谓之平气之纪。木之平气称敷和之化,其病里急,支满,因肝主筋,故其病宜在筋。火之平气称升明之纪,其病响动,痪疯,因心主血脉,故其病宜在脉。土之平气称备化之纪,其病痞满,因脾主肌肉,故其病宜在肉。金之平气称审平之纪,其病咳嗽,因肺合皮毛,故其病宜在皮毛。水之平气称静顺之纪,其病厥逆,因肾主骨,故其病宜在骨。如《内经》云:“敷和之纪……其病里急支满……升明之纪,其病困痪……备化之纪,其病痞……审平之纪,其病咳……静顺之纪,其病厥”(《素问·五常政大论》)。

2.岁运太过与发病:岁运太过是本运之气亢盛,因而主本气流行致病。

岁木太过:风气通于肝,木运太过,风气大来,脾土受邪,故人病则现泄泻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吐甚等肝旺东伐中土之候。木运太过,肝气偏盛,故可现忽忽善怒、眩冒巅疾、胁痛等肝本脏受病的症状。

岁火太过:火运太过,火盛为邪,火灼肺金,肺伤则见呼吸少气、咳喘息鸣等症状。正气不足,感受疟邪及暑热之气,邪毒侵人人体而发病。所以火运太过,炎暑流迫,民病疟疾。火气上逆而致咽干,耳聋,两胁、两臂内、胸膺、背、肩胛之间疼痛,胁支满,身热,浸淫,全身骨节疼痛等。若火气独治,再逢少阴、少阳司天,其热尤甚,水源干涸,则谵妄狂越,咳喘息鸣,二便下血不止。

岁土太过:土运太过,脾土偏胜,土胜克水,肾脏受邪,故手足厥冷、忧郁不乐、体重烦冤、腹痛。土气亢盛,脾经自病,故现四肢不举、肌肉萎缩、足痿不行、抽掣拘挛、脚下痛、中满食减。若土胜水衰,木气来复,则现腹满、溏泄、肠鸣、泄泻不止等。

岁金太过:金运太过,肺金偏胜,金胜克木,肝脏受邪,故两胁少腹疼痛、目赤肿痛、眼角溃疡、耳聋等。若金胜木衰,火气来复,则现咳嗽喘促,呼吸困难,肩背痛,以及尻、阴、股、膝、髀、喘、箭、足等处均感疼痛之候。

岁水太过:水运太过,肾水偏胜,水胜克火,故心脏受邪,其病发热、心悸烦躁、四肢厥逆、全身发冷、谵妄、心痛。水邪泛溢,土不能制,则有腹水、足胫浮肿等。若逢太阳寒水之气司天,则病腹满泄泻、饮食不化、口渴、妄冒。

总之,岁运太过,是本运之气太过,因而本气流行。其发病除考虑岁运本身的影响外,还要根据五行生克关系考虑其所胜。

3.岁运不及与发病:岁运不及,则胜运之气流行,主克气大行致病。其发病规律是:

岁木不及:胜运的燥气大行,肺金发病,故见寒热、咳而鼽等。由于“己所不胜侮而乘之。所以本运相应的脏腑被抑!,肝气不足,则见胁、少腹等处疼痛。“己所胜轻而侮之”,木气不及,制土无权,故见中清(内寒)、肠鸣溏泄等病变。岁运不及发病规律还包含着胜气和复气的概念。所谓胜气,指偏胜之气。六气盛衰不常,有所胜则必有所复。所谓复气,指报复之气。如五运中某运偏胜,称为胜气,有所胜必有另一运以报复之,称为复气。胜复的一般规律是凡先有胜,后必有复,以报其胜。如木运不及,金气胜木,木郁生火,火能克金,称为复。木气受制,子气来复,炎暑流火,故现寒热、疮疡、痱疹、痈痤等暑热病。

岁火不及:寒水之气大行,水胜侮土,阴寒凝积,阳气不化,则见胸中痛,胁支满,两胁、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气郁上冒,眼花眩晕,心痛,暴喑,胸腹肿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四肢屈不能伸,髋骨与腿之间不能活动自如。若火被水抑,土气来复,则脾失健运,出现大便溏泄,腹中胀满,饮食不下,中寒,肠鸣下注,腹痛,两足拘挛、萎缩麻木不能行走等。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木乘湿土,脾土气衰则现飧泄、霍乱、体重、腹痛、肌肉困动而疼痛。土为木克,金气来复,则肝气不舒,胸胁暴痛波及少腹,呼吸少气而善太息。

岁金不及:火气流行,金衰不能制木,木气旺盛,则病见肩背闷重、鼻塞流涕、喷嚏、大便下血、泄泻急剧等病:金气被制,水气来复,寒气偏胜,阴气厥逆而格拒,则现脑户痛,延及头顶,身体发热,口疮,心痛等。

罗水不及:湿土之气大行,火气亦旺,则病腹胀闷满,身重溏泄,阴性疮疡,脓水稀薄,腰股疼痛,下肢关节运动不利,烦闷抑郁,足痿厥冷,脚下痛,甚至足跗浮肿。若逢太阴司天,寒水在泉,则患下部寒疾,甚则腹满浮肿。水被土抑,木气来复,肝木克土,见面色时变,筋骨拘急疼痛,运动不利,肌肉跳动痉挛,两眼昏花,视觉不明或失常,风疹,心腹痛等。

综上所述,五运太过和不及,由于有本气、胜气、复气的关系,其发病除影响到本脏外,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又常关系到所胜和所不胜的脏腑,所谓“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素问·五常政大论》),甚至还可波及其所生的脏腑。因此,发病脏腑和病状也各不相同。

(二)六气与发病

六气有主气和客气之分,它对人体疾病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1.主气与发病

主气为一年季节性气候变化的主时之气。在正常情况下,为天之六气,对生物及人本无害而有益。在反常情况下,谓之六淫邪气,是破坏自然气候环境,导致人体发病的重要因素。故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素问·六微旨大论》)。

六气时至而至者谓和平之气,即正常的主时之气。时至而气不至者为该来之气不及,时未至而气至者为该来之气太过,均属于六气的失常。六气失常,如果人体能够适应,就为顺而不病。否则,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就为逆而生病。故曰:“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素问·六微旨大论》)。“当期为应,愆时为否,天地之气生化不息,无止碍也。不应有而有,是造化之气失常,失常则气变,变常则气血纷挠而为病也。天地变而失常,则万物皆病”(《素问·六微旨大论》王冰注)。

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各异,·其发病的病变表现亦有不同的特征。

2.客气与发病

六气司天在泉与发病:客气有司天在泉的不同,对人体发病的影响也不一样。对于司天在泉胜气发病,主要是从值年司天在泉上下二气的不同,找出一般的发病规律。推测时,根据该年年支查表,便可知何气司天,何气在泉。司天之气主管上半年,在泉之气主管下半年。何气司天在泉就是何气淫胜发病。三阴三阳司天,六气下临,而人之脏气上应,由于三阴三阳司天在泉不同,自然界六气变化各异,因此引起人体不同的脏器发病。其中也贯穿着五行生克的理论。现将司天在泉之气与人体发病的关系分述如下:

子午之年:为少阴之气司天。少阴君火司上半年之令,热气偏胜,火行其政。因其制己所胜,火旺克金,故以其所胜的肺金病变为主。但是,由于侮反受邪,所以,可见到心本脏的病变,甚至可以影响到生我之脏的肝木,出现胸中烦热,咽干,右胁满,皮肤疼痛,寒热,咳喘,唾血、下血、鼽衄,喷嚏,呕吐,小便变色,甚至疮疡,跗肿,肩背、臂、缺盆等皆痛,心痛,肺部胀满,腹部臌胀而咳喘。其下半年,为阳明在泉之气偏胜,燥淫所胜。由于制其所胜,故以其所胜的肝病为主。但由于侮反受邪及侮所不胜,也可引起肺本脏和心脏发病,出现呕吐苦味、善太息、皮肤面部干枯不泽、足外反热等。

丑未之年:为太阴之气司天。太阴湿土之气主上半年之令。因其制己所胜,故以其所胜的肾水病变为主。但由于侮反受邪,所以还可以见到脾本脏病变,甚至影响到生我之脏的心火,出现跗肿,骨痛阴痹,腰脊头项痛,眩晕,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带血,心如悬等。其下半年,为太阳在泉之气所主,寒气偏胜。寒淫于下,肾膀胱自伤,且水旺克火,故还可现心与小肠等脏器的病变,出现少腹疾病,控引睾丸腰脊,上冲心痛,见血,嗌痛颔肿等。

寅申之年:为少阳之气司天。少阳相火之气主上半年之令,火气偏胜,湿热流行。相火淫胜,金受其制,客热内燔,水不能制,故现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皮肤疼痛,其色黄赤,面身浮肿,腹满仰息,泄泻暴注,赤白痢疾,咳嗽,吐血,烦心,胸中热,鼻衄等。其下半年,为厥阴在泉之气所主。风淫于地,木气有余,脾土受伤,故春病除现心痛支满、两胁里急等肝胆本脏证候外,还可现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饮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后呕吐,腹胀噫气,大便疏利或矢气则快然如衰等:

卯酉之年:为阳明之气司天。阳明燥金之气主上半年之令。燥金淫胜,木受其克,故春病在肝胆和肺等,表现为左胁痛,疟,肠鸣注泄鹜溏,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男子癫疝,女子少腹痛,眼目昏昧不明,眼角疼痛,疮疡痈疽以及咳嗽痛等。其下半年,为少阴君火之气在泉。热气偏胜,火热内迫,逆乘于肺,侵及中下二焦,故现腹中常鸣,气上冲腹,喘不能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顺肿,寒热如疟,少腹痛,腹胀大等。

┌────┬────┬────┬─────────────────────────────┐

│三阴三阳│六气下临│脏气上从│            发病规律             │

│司天  │    │    │                             │

├────┼────┼────┼─────────────────────────────┤

│    │    │    │咳嚏,鼽衄,鼻塞疮疡,寒热(谓疟疾)附肿,心痛,胃脘痛, │

│ 少阳 │ 火气 │ 肺气 │噘逆,鬲不通                       │

│    │    │    │                             │

├────┼────┼────┼─────────────────────────────┤

│    │    │    │胁痛,目赤,动摇,战栗,筋脉萎弱,不能久立,小便赤黄,寒 │

│ 阳明 │ 燥气 │ 肝气 │热如疟,心痛                       │

│    │    │    │                             │

├────┼────┼────┼─────────────────────────────┤

│    │    │    │心热烦闷,咽喉干,常口渴,流涕,喷嚏,容易悲哀,常打呵欠,│

│ 太阳 │ 寒气 │ 心气 │善忘,心痛,水饮内蓄,中满不食,皮肤麻痹,肌肉不仁,筋脉 │

│    │    │    │不利,浮肿,转身困难                   │

├────┼────┼────┼─────────────────────────────┤

│ 厥阴 │ 风气 │ 脾气 │身体发重,肌肉萎缩,食少,口不辨味,目转耳鸣,多病赤痢  │

├────┼────┼────┼─────────────────────────────┤

│    │    │    │哮喘,呕吐,寒热,喷嚏,鼻衄,鼻塞不通,疮疡,高烧,胁痛,│

│ 少阴 │ 热气 │ 肺气 │善太息                          │

│    │    │    │                             │

├────┼────┼────┼─────────────────────────────┤

│    │    │    │胸中不利,阴痿,腰臀疼痛,动转不便,厥逆,心下痞塞而痛, │

│ 太阴 │ 湿气 │ 肾气 │少腹痛,时碍饮食                     │

│    │    │    │                             │

└────┴────┴────┴─────────────────────────────┘

辰戌之年:为太阳之气司天。太阳寒水之气主上半年之令。寒气淫胜,如戊癸化火之运,则水火相激,寒水伤心化热,则现痈疡,厥逆心痛,呕血、下血、衄血,善恐,眩晕欲仆,胸腹满,手热,肘挛腋肿,心中儋儋大动,胸胁胃脘不适,面赤目黄,咽嗌干燥,甚至面黑如始,渴欲饮水等。其下半年,为太阴湿土之气在泉,土胜湿淫,土胜克水,故其病在脾、肾、三焦、膀胱等,表现为饮邪积聚、心痛、耳聋浑浑熔焊、嗌肿喉痹,阴病见血如便血、溺血,少腹肿痛、小便不痛等,头痛、目痛如脱、项部掣痛、腰痛不可回转、胭如结、喘如别等。

巳亥之年:为厥阴之气司天。厥阴风木之气主上半年之令,风气淫胜,木邪乘土,故其;病为风木克脾,土不胜木。表现为胃脘心部疼痛,连及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人则呕,冷泄腹胀,便溏泄瘕,小便不通等。其下半年,为少阳相火之气在泉,相火;淫胜,热极生寒,寒热更至,热在下焦则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其余诸病与,少阴在泉同候。

综上所述,司天在泉不同,六气变化各异,引起人体脏腑发病也不尽一致。但其发病规律都是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加以说明的。如少阴君火司天,则火灼肺金,多见肺病;阳明燥金在泉,燥气太过,则金气克木,故肝病居多等。此外,六气有胜复之别,对人体脏腑发病的影响也不相同,其规律也是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制定的。六气盛衰不常,有所胜则必有所复。如,厥阴风木之气太过,木可胜土,土受其制,由于五行相制,金可克木,因此,土气被克过甚的情况下,;金气变成为复气而产生异常。所以,我们不但要考虑到肝病、脾胃病,同时也要考虑到肺病。故曰:“厥阴之胜,此言风木气胜而土受制也……厥阴之复,此言木气先金制而既乃复也”(《世补斋医书》)。

3.客主加临与发病

客主之气彼此是相生的,便相得而安和,气候正常不致为病。如果彼此是相克的,便不相得而为害,气候异常而致病。所谓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素问·五运行大论》)。

由于客主加临的顺逆,也可使疾病有轻重缓急之不同。逆则病情深重,传变迅速,危害甚大;顺则病情轻浅,其势亦缓,其危亦微。故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素问·六微旨大论》)。

4.运气同化与发病

运气同化,因邪气有轻重,故发病亦有轻重缓急之不同。天符和太乙天符之年,气候专一.易形成太过之气为病;岁会之年,气候多和平?听以天符之年容易发生危重的急性病;太乙天符之年容易出现死亡率极高的暴发性疾病;岁会之年罹病后,多病情轻而病势缓。所以说:“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邪之中人奈何,……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素问·六微旨大论》)。“执隐者位于上,犹执政也。行令者位乎下,犹诸司也。贵人者,统乎上下,犹君主也。……中执法者,犯司天之气也。天者生之本,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犯地支之气也,害稍次之,故其病徐而持。持者,邪正相持而吉凶相半也。中贵人者,天地之气皆犯矣,故暴而死”(《类经。运气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运气学说来推测每年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的大致情况。其具体推算方法是:

其一,根据每年的主运主气变化的规律来推测气候变化和发病规律。每年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其发病情况是:春季多肝病,夏季多心病,长夏多脾病,秋季多肺病,冬季多肾病。

其二,根据该年的天干确定中运之气,根据地支确定司天在泉之气和客主加临,再找出该年干支的制约关系来确定大运之太过不及和运气同化,最后对上述诸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五运和六气的特点来推算出该年的大致发病规律。如庚申年,大运之气为金运太过。

┌──────┬───────────────────┬───────────────────┐

│ 司天在泉 │         司天        │         在泉        │

│      ├─────────┬─────────┼─────────┬─────────┤

│      │   客胜    │   主胜    │   客胜    │   主胜    │

│ 三阴三阳 │         │         │         │         │

├──────┼─────────┼─────────┼─────────┼─────────┤

│      │耳鸣眩晕,振掉, │胸胁疼痛,舌强难言│大关节不利,痉挛,│筋骨摇动强直,腰 │

│  厥阴  │甚则咳      │         │强直抽搐     │腹疼痛      │

│      │         │         │         │         │

├──────┼─────────┼─────────┼─────────┼─────────┤

│      │         │         │         │         │

│      │鼽嚏,颈项强,肩 │         │腰痛,尻股腰髀喘 │逆气上冲,心痛发 │

│      │背发热,头痛,少 │心热烦躁,胁痛支满│箭足痛,瞀热以酸,│热,膈部诸痹皆作,│

│  少阴  │气,发热,耳聋目 │         │驸肿不能久立,二 │发于胎胁,汗多不 │

│      │昏,跗肿,血溢, │         │便变色      │藏,四肢厥逆   │

│      │疮疡,咳喘    │         │         │         │

├──────┼─────────┼─────────┼─────────┼─────────┤

│      │         │         │足痿下重,二便不 │寒气上逆,痞满, │

│  太阴  │头面浮肿,呼吸气喘│胸膛满,食已而瞀 │正常,濡泻,前阴 │食饮不下,疝痛  │

│      │         │         │病变,浮肿,隐曲 │         │

├──────┼─────────┼─────────┼─────────┼─────────┤

│      │丹疹外发,丹毒疮 │         │         │         │

│      │疡,呕逆,喉痹, │胸满,咳嗽,仰息,│腰痛腹痛而反恶寒,│热反上行而客于心,│

│  少阳  │头痛,咽肿,耳聋,│咳血,手热    │二便色白     │心痛,发热,格拒 │

│      │血溢,手足抽搐  │         │         │于中雨呕吐    │

├──────┼─────────┼─────────┼─────────┼─────────┤

│      │咳嗽,衄血,嗌咽 │注:阳明属金,金 │         │腰重腹痛,少腹生 │

│      │窒塞,心鬲中热, │属火位,金不胜火 │少腹坚满,屡次便泻│寒,大便溏泻,寒 │

│  阳明  │咳嗽不止,血出不 │,故不言客胜   │         │厥于肠,上冲胸中,│

│      │止        │         │         │甚则气喘不能久立 │

├──────┼─────────┼─────────┼─────────┼─────────┤

│      │         │         │         │注:太阳在泉为水 │

│      │胸中不快,流清涕,│喉嗌中鸣响    │腰尻疼痛,屈伸不 │居水位,无主胜客 │

│  太阳  │感寒则咳     │         │利,股胫足腰中痛 │胜之分,故不复云 │

│      │         │         │         │主胜客胜而统以寒 │

│      │         │         │         │复内余概之    │

└──────┴─────────┴─────────┴─────────┴─────────┘

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六气的客主加临,一步为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少阴君火;二步为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太阴湿土;四步为主气太阴湿土,客气阳明燥金;五步为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太阳寒水;六步为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厥阴风木。这五步均为客主相生为相得,但因主生客故为逆。第三步为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少阳相火,是客主同气为顺。庚申年值年大运虽为金运太过,但司天之气少阳相火克大运之金气,故为平气之年。综合分析可知:庚申年为平气之年,气候正常或轻微变化,是年不致有大病流行。上半年虽为少阳相火司天,但三步客主加临是客生主,为相得为顺,故气候亦属正常不致为病。下半年为厥阴风木在泉,兼之五六步为主生客为逆,可能出现风淫为病,罹病之后病情较重,病势发展较快。但是,其年运为平气,所以不会造成疾病大流行。

┌────┬──────────────────────┬───────────────────────┐

│ 量, │                      │                       │

│ /、 │         胜气发病         │          复气发病         │

│ 气  │                      │                       │

├────┼──────────────────────┼───────────────────────┤

│    │耳鸣头眩,馈愦欲吐,胃鬲如寒,肤胁气并,化而│少腹坚满,腹胁里急疼痛,厥心痛,汗出,呕吐, │

│ 厥  │为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肠鸣│饮食不入,食人则吐,筋骨振颤,目眩,手足逆冷,│

│ 阴  │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鬲咽不通 │食痹                     │

├────┼──────────────────────┼───────────────────────┤

│    │                      │烦闷发热,烦躁,鼻衄,喷嚏,少腹绞痛,身热如 │

│    │                      │焚,咽嗌干燥,大便时泄时止,气动于左,上行于 │

│ 少  │心下热,善饥,脐下疼痛,呕逆烦躁,腹胀满痛,│右,咳嗽,皮肤痛,暴喑心痛,昏不知人,洒浙恶 │

│ 阴  │溏泄,尿血                 │寒振傈,谵妄,寒已而热,渴而欲饮,少气,骨痿,│

│    │                      │隔肠不便,浮肿,哕噫,痨疹,痈疽,痤痔,咳而 │

│    │                      │鼻渊                     │

├────┼──────────────────────┼───────────────────────┤

│ 太  │疮疡,病在贴胁,心痛,头痛,喉痹,项强,囟顶│体重中满,食欲不化,阴气上厥,胸中不便,咳嗽,│

│ 阴  │痛,眉间牵痛,胃满,少腹满胀,腰雎沉重强直,│头顶痛重而掉瘿尤甚,呕吐面不愿动作,唾吐清液,│

│    │屈伸不利,泄泻,足下温,头重,足跗胫肿   │泄泻不止                   │

├────┼──────────────────────┼───────────────────────┤

│    │                      │惊瘿咳衄,心热烦躁,便数憎风,面如浮埃,目乃 │

│ 少  │心烦,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常感饥饿,耳痛│困瘼,口糜呕逆,血溢便血,发为疟疾,恶寒鼓栗,│

│ 阳  │溺赤,善惊谵妄,少腹痛,下利赤白      │咽干欲饮,溺色黄赤,少气,脉萎弱,浮肿,咳而 │

│    │                      │出血                     │

├────┼──────────────────────┼───────────────────────┤

│ 阳  │左躯胁疼痛,泄泻,咽窒塞,阴囊肿大(癞疝) │病生肤胁.左胁不舒。善太息.心痛,痞满,腹胀 │

│ 明  │,胸中不便,嗌塞而咳            │泄泻,呕吐咳嗽,呃逆烦心,头痛,惊骇,筋挛  │

├────┼──────────────────────┼───────────────────────┤

│ 太  │疟疾痔疮,心痛阴疡,房事不利.痛引阴股,筋肉│心胃生寒,胸中不利,心痛痞满,多恐惧,眩仆, │

│ 阳  │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便血,皮肤痞肿,腹│食减腰雎反痛,屈伸不变,少腹控睾引腰脊,唾出 │

│    │满食减,头项巅顶脑户痛,目痛如脱,泄泻   │清水,哕噫,善悲善忘             │

└────┴──────────────────────┴───────────────────────┘

三、运气与防病

人与自然有密切的关系,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寒暑燥湿的气候直接影响着机体的生长发育与健康。运气学说预测气候的目的在于事先采取有效措施,借以防止因气候变化而发生疾病。对于疾病的预防,从根本上说来,不外两个方面:一是尽量避免或减轻外邪的侵袭,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一是增强体质与抵抗力,以期达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的目的。

中医学在“天人相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摄生保健之道,以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这是预防疾病的根本措施之一。自然变化,四时分明,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人类要按照“法子阴阳,和于术数”之道,以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从而达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目的。人类长期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节律,只有适应自然的变化,调节脏腑机能,养精安神,益气补血,平衡阴阳,机体才能健康无病,而尽终其天年。否则,如果违反了自然规律,当春而收敛,当夏而伏匿,当秋而疏散,当冬而泄夺,必然损害健康而致发生疾病。因此,只有识运气,辨寒暑,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才能保持健康,预防疾病。

四、运气与治疗

中医治疗疾病注意季节气候的变化,强调“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素问·五常政大论》),“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所以,“凡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凡治病而逆四时,生长化收藏之气,所谓违天者不祥,医之罪也”(《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

兹将根据运气学说治病用药的规律介绍如下:

(一)主气客气致病的治疗

厥阴风木主气所致之病,以酸泻之,以辛补之。木性升散,酸味收敛,逆于散发,故以酸泻木气之味。辛味散发,合于木性,助其发生之气,故为补。“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厥阴风木客气所致之病,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辛补酸泻之义同上。肝主木,“肝苦急,急食甘缓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故以甘缓肝气之急迫。所以说,“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君火主气所致之病,以甘泻之,以酸收之,以咸补之。火性急速猛烈,甘味则反其性而缓其急,故以甘为泻。君火之邪气属心,心欲软,咸可软坚,从心所欲,故以咸为补。“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少阴君火客气所致之病,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补泻之义同上。酸味使火气收敛,故以酸收之。少阳相火主气所致之病,少阳相火之补泻与君火同,虽心非少阳,而君相皆火,故其味同。所以说,“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咸:明抄本‘咸’作‘酸’。林校云:按《脏气法时论》云,‘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此云以咸收之者误也)收之”:少阳相火客气所致之病,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坚。故曰:“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阴湿土主气所致之病,以苦泻之,以甘补之。土本性湿,苦性燥则反土性之湿,故以苦泻土之味。土性缓和,甘为缓和之味,则顺其气而缓之,故以甘为补。“脾欲缓,争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素问·脏气法时论》)。太阴湿土客气所致之病,与太阴主气主治相同。所以说,“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阳明燥金主气所致之病,以辛泻之,以酸补之。金性收敛,辛性散发,则反于金性,故以之为泻。金欲收,酸则顺其气,故以之为补。“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阳明燥金客气所致之病,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泻之。酸辛补泻之意同上。金主肺,肺苦于气之上逆,苦为沉降之味,故以苦泻其上逆而下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之意:所以说,“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阳寒水主气所致之病,以咸泻之,以苦补之。水主肾,肾欲坚而恶泻,咸能软之泻之,苦则坚软而补水,故以咸为泻,以苦为补。“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太阳寒水客气所致之病,苦补、咸泻、苦坚之义同上。辛气通达,气行则水行,水行则润,故以咸润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说,“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二)六气相胜的治疗

厥阴风气所胜之病,用甘清(凉)药主治,用苦辛药辅佐,用酸味药泻其胜气。木胜土败,甘为土味,清为金气,土金相生则木有制而土不受克,即甘能益土,清可平木,故以之为主。苦为火味以生土,辛为金昧以制木,苦辛之味以散风邪,故为佐。酸为木之正味,木性条达,反其性而敛之,故为泻。所以“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故曰:“风邪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热气所胜之病,用辛寒药主治,用苦咸药为佐,用甘药泻其胜气。辛为金味,寒为水气,金水相生则火有制而金不伤。苦从火化以助其辛,咸从水化以助其寒。火性急速,火之正味,其泻以甘。故曰:“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阴湿气所胜之病,用咸热药主治,用辛甘药辅助,用苦药泻其胜气。咸为水味,热为火气,湿热则以咸化之,寒湿则以热治之。湿胜则土寒,辛能温土,甘能补土。若湿胜而土实则以苦泻之,土之正味,其泻以苦。故曰:“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阳火气所胜之病,用辛寒药主治,用甘咸药辅佐,用甘药泻其胜气。少阳相火胜气之治与少阴君火胜气之治基本相同,仅辅佐药少有差异。以甘泻之者,甘能泻火之故。故曰:“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阳明燥气所胜之病,用酸温药主治,用辛甘药辅助,用苦药泻其胜气。酸为木味,温为火气,木火相生则金有制而木不伤。阳明有清金之气和燥金之气。燥气有余则以辛散之,清气不足则以甘滋之,苦从火化能泻燥邪之实。故曰:“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阳寒气所胜之病,用甘热药主治,用辛酸药辅助,用咸药泻其胜气。水胜则火衰,甘能益土而制水,热能扶阳以逐寒。辛散寒邪之实,酸收心气之伤,水之正味,其泻以咸。故曰:“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三)六气之复的治疗

厥阴复气所致之病,用酸寒药主治,用甘辛药辅助,用酸药泻其邪,用甘药缓其急。酸为木味,寒为水气。木之正味,其泻以酸。木火相生,宜清以寒。木胜土衰,以甘补土,辛从金化,以辛制木。泻肝之实,缓肝之急,酸泻甘缓,皆木之正味而为正治。故曰:“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之,以甘缓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复气所致之病,用咸寒药主治,用苦辛药辅助,用甘药泻其邪,用酸味收敛,用辛苦药发散,用咸药软坚。咸为水味,寒为水气,咸寒制以所不胜,苦辛发散其热,甘酸泻火而敛浮热,苦咸散火而解热结。故曰:“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以咸软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阴复气所致之病,用苦热药主治,用酸辛药辅助,用苦药泻其邪,燥其湿,或泄其湿邪。苦为火味,热为火气,苦能泻土,热能燥湿。酸能制土,辛能温寒。土位之主,其泻以苦,泻以夺其壅,燥以胜其湿,泄以利其水。故曰:“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阳复气所致之病,用咸冷药主治,用苦辛药为佐,用咸药软坚,用酸药收敛,用苦辛药发汗,发汗之药不必忌热天,勿用温凉药。少阳相火之复与少阴君火之复,其治基本相同。“发不远热,无犯温凉”,乃重申用发汗药勿犯寒凉之意。少阴之治亦然。故曰:“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软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不远热,无犯温凉,少阴同法”(《素问·至真要大论》)。

阳明复气所致之病,用辛温药主治,以苦甘药为佐,用苦药泄之、下之,用酸药补虚。辛为金味,温为火气。金之正味,泻之以辛,金之清燥,胜清以温,苦从火化,以苦制金。木被金伤,以甘缓急。苦泄开燥结以通实邪,酸补敛津液以滋干涸。故曰:“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阳复气所致之病,以咸热药主治,以甘辛药为佐,以苦药坚其气。咸为水味,热为火气,泻水以咸,治寒以热。甘从土化,用以制水,辛能散寒,寒水通于肾,肾不坚则寒易起,故“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总之,凡治各种胜气复气所致之病,其基本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素问·至真要大沦》)。

(四)司天在泉淫胜的治疗

1.司天淫胜之治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之病,以辛凉之药平其胜气,佐以苦甘之药,以甘药缓其急,以酸药泻其邪。风为木气,金能胜之。辛从金化,凉为金气,故治以辛凉。而过于辛则反伤其气,苦以温金,甘以益气,故以苦甘为佐。木性急,则以甘缓之。风邪胜,则以辛散木之正味,其泻以酸。“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故曰:“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之病,以咸寒之药平其胜气,佐以苦甘之药,以酸药收敛阴气。热为火气,水能胜之,故治以咸寒。甘能泻火胜咸,苦能泄热,故以苦甘为佐。热盛于经而不敛,故以酸收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说:“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素问·至真要大沦》)。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之病,以苦味热性之药平其胜气,以酸淡之药为佐,以苦味药燥湿,以淡味药渗湿。如湿甚于上而有热,则以苦温之药治之,佐以甘辛之品,以汗解法恢复其常态为止。湿为土气,燥能胜之。苦从火化,火能助燥。酸从木化,以制湿土。淡渗利窍以去其湿。“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湿郁于上而成热,以苦温燥其湿,佐以甘辛者取其汗适复其故,即戒过汗之谓-故臼:“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之病,以酸冷之药平其胜气,用苦甘药为佐,以酸药收敛阴气,以苦药发泄火邪,以酸药恢复阴液。水能胜火,故平以酸冷。苦能泄火之实,甘能缓火之急,故以为佐。火郁则以苦发之,火盛而散越,则以酸收之,以发去火,未免伤气,故又以酸复之。所以说:“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素问·至真要大论》)。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之病,以苦温之药平其胜气,以酸辛之药为佐,以苦味药下其燥结。燥为金气,火能胜之,故平以苦温。以酸泻木而补金,以辛泻金而补火,故为之佐。苦则泻下燥结。故曰:“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之病,以辛热药平其胜气,以甘苦药为佐,以咸味药泻之。热从火化,寒为水气,热能胜之。辛热以散寒,苦甘以胜水。水之正味,其泻以咸。“肾苦燥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说:“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2.在泉淫胜之治

厥阴在泉风淫所胜之病,用辛凉药主治,以苦味为佐,以甘味缓和肝木,以辛味散其风邪。风为木气,金能胜之,辛从金化,故治以辛凉。苦胜辛,甘益气,过于辛,恐反伤其气,故佐以苦甘。木性急,故以甘缓之。风邪胜,故以辛散之。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说:“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在泉热淫所胜之病,用咸寒药主治,以甘苦为佐,以酸味收敛阴气,以苦药发散热邪。其义与少阴司天之治相同。又以苦发之者,乃热郁而不能散,故以苦发之。所以说:“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阴在泉湿淫所胜之病,用苦热药主治,以酸淡为佐,以苦味燥湿,用淡味渗湿。此与太阴司天之治相同。但佐以酸淡,与彼之酸辛为佐不同。酸从木化所以制土,淡与甘同所以益土,且淡能渗湿,故以酸淡为佐。所以说:“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

│ │ 主气 │ 客气 │   胜 气  │   复 气    │   司 天    │   在 泉    │

├─┼────┼────┼────────┼──────────┼──────────┼──────────┤

│厥│酸泻辛补│辛补、酸│治以甘凉,佐以辛│治以酸寒,佐以甘辛,│平以辛凉,佐以苦, │治以辛凉,佐以苦, │

│阴│    │泻、甘缓│苦,以酸泻之  │以酸泻之,以甘缓之 │以甘缓之,以酸泻之 │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

├─┼────┼────┼────────┼──────────┼──────────┼──────────┤

│少│甘泻咸补│咸补甘泻│治以辛寒,佐以苦│治以咸寒,佐以苦辛,│平以咸寒,佐以苦甘,│治以咸寒,佐以甘苦,│

│阴│    │    │咸,以甘泻之  │以甘泻之,以酸收之,│以酸收之      │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

│ │    │    │        │以苦发之,以咸软之 │          │          │

├─┼────┼────┼────────┼──────────┼──────────┼──────────┤

│太│苦泻甘补│甘补苦泻│治以咸热,佐以辛│治以苦热,佐以酸辛,│平以苦热,佐以酸辛,│治以苦热,佐以酸淡,│

│阴│    │    │甘,以苦泻之  │以苦泻之、燥之、泄之│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

├─┼────┼────┼────────┼──────────┼──────────┼──────────┤

│ │    │    │        │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          │

│少│甘泻咸补│咸补甘泻│治以辛寒,佐以甘│以咸软之,以酸收之,│平以酸冷,佐以苦甘,│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阳│    │    │咸,以甘泻之  │辛苦发之,发不远热,│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

│ │    │    │        │无犯温凉      │以酸复之      │          │

├─┼────┼────┼────────┼──────────┼──────────┼──────────┤

│阳│辛泻酸补│酸补辛泻│治以酸温,佐以辛│治以辛温,佐以苦甘,│平以苦温,佐以酸辛,│治以苦温,佐以甘辛,│

│明│    │    │甘,以苦泻之  │以苦泻之、下之,以酸│以苦下之      │以苦下之      │

│ │    │    │        │补之        │          │          │

├─┼────┼────┼────────┼──────────┼──────────┼──────────┤

│太│咸泻苦补│苦补咸泻│治以甘热,佐以辛│治以咸热,佐以甘辛,│平以辛热,佐以甘苦,│治以甘热,佐以苦辛,│

│阳│    │    │酸,以咸泻之  │以苦坚之      │以咸泻之      │以咸泻之,以辛润之,│

│ │    │    │        │          │          │以苦坚之      │

└─┴────┴────┴────────┴──────────┴──────────┴──────────┘

少阳在泉火淫所胜之病,用咸冷药主治,以苦辛为佐,以酸味药收敛阴气,以苦昧药发散火邪。水能制火,故治以咸冷,与在泉热淫之治同。苦能泄火,辛能散火,故当佐以苦辛。酸收、苦发之义与在泉热淫之治相同。所以说:“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阳明在泉燥淫所胜之病,用苦温药主治,以甘辛为佐,以苦寒泄下。燥为金气,火能胜之,苦从火化,故治以苦温。木受金伤,以甘缓之;金之正味,以辛泻之,故以甘辛为佐,燥结不通,邪实于内,故以苦寒下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说:“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阳在泉寒淫所胜之病,用甘热药主治,以苦辛为佐,以咸味药泻之,以辛药温润之,以苦药坚实之。寒为水气,土能胜水,热能胜寒,甘从土化;热从火化,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等义,即“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之谓。所以说:“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表10-17 司天太过不及的治疗

┌──┬──────────────────┬──────────────┐

│  │       太 过        │       不 及    │

│司天├──┬──┬──┬─────────┼──┬──┬───┬────┤

│  │胜气│ 治│ 佐│  用药法则   │胜气│治 │佐  │用药法则│

├──┼──┼──┼──┼─────────┼──┼──┼───┼────┤

│厥阴│风 │辛凉│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清气│酸温│甘苦 │以辛平之│

├──┼──┼──┼──┼─────────┼──┼──┼───┼────┤

│少阴│热 │咸寒│苦甘│以酸收之     │寒气│  │苦酸辛│以咸平之│

├──┼──┼──┼──┼─────────┼──┼──┼───┼────┤

│太阴│湿 │苦热│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热气│苦寒│苦酸 │以苦平之│

├──┼──┼──┼──┼─────────┼──┼──┼───┼────┤

│  │  │  │  │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  │   │    │

│少阳│火 │酸冷│苦甘│,以酸复之    │寒气│甘热│苦辛 │以咸平之│

├──┼──┼──┼──┼─────────┼──┼──┼───┼────┤

│阳明│燥 │苦温│酸辛│以苦下之     │热气│辛寒│苦甘 │以酸平芝│

├──┼──┼──┼──┼─────────┼──┼──┼───┼────┤

│太阳│寒 │辛热│甘苦│以咸泻之     │热气│成冷│苦辛 │以苦平之│

└────────────────────────────────────┘

┌──┬──────────────────┬──────────────────┐

│  │       太 过        │      不 及         │

│在泉├──┬──┬──┬─────────┼──┬──┬──┬─────────┤

│  │胜气│治 │佐 │ 用药一般法则  │胜气│治 │佐 │ 用药一般法则  │

├──┼──┼──┼──┼─────────┼──┼──┼──┼─────────┤

│厥阴│风 │辛凉│ 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清气│酸温│苦甘│以辛平之     │

├──┼──┼──┼──┼─────────┼──┼──┼──┼─────────┤

│少阴│热 │咸寒│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寒气│甘热│苦辛│以咸平之     │

├──┼──┼──┼──┼─────────┼──┼──┼──┼─────────┤

│太阴│湿 │苦热│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热气│苦冷│咸甘│以苦平之     │

├──┼──┼──┼──┼─────────┼──┼──┼──┼─────────┤

│少阳│火 │咸冷│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寒气│甘热│苦辛│以咸平之     │

├──┼──┼──┼──┼─────────┼──┼──┼──┼─────────┤

│阳明│燥 │苦温│甘辛│以苦下之     │热气│平寒│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

├──┼──┼──┼──┼─────────┼──┼──┼──┼─────────┤

│  │  │  │  │以咸泻之,以辛润之│  │  │  │         │

│太阳│寒 │甘热│苦辛│以苦坚之     │热气│咸冷│甘辛│以苦平之     │

└──┴──┴──┴──┴─────────┴──┴──┴──┴─────────┘

五、运气与预后

根据运气学说也可判断疾病的预后,预测死亡的日期和时刻;五脏病,凡真脏脉出现后。皆至其所不胜之日死。如“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脏脉见皆死”(《素问·平入气象论》)。庚辛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故“肝见庚辛死”。所以说:“庚辛者,金日也:肝之真脏脉见而全无胃气,则至庚辛日而死,以金克木也”(《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运气学说不仅能预测死亡的日期,还可以判断死亡的时刻。

将十二地支按五行分属,五行又与五脏相配,则一昼夜的时辰可分属五脏:然后将时支的属性与所患病的属性.按五行相克规律?就可推测出死亡的大体时间;故El:“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素问·玉机真脏论》):即病死于克己者之分位。总之,运气学说判断预后是根据受病脏腑的属性和病情,结合季节日时的干支属性,按五行生克规律推算,如属相生,则病情在相应的日期减轻或向愈;若属相克,则病情恶化或死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经络网 » 五运六气——中医基础知识

赞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