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抉微

《推拿抉微》

 

涂君蔚生,余之忘形友也。性介直,有奇志,好学能深思。民国五年,毕业于豫南师范学校,方将展其所学,以显于世,卒以落落愤时,退居闾里,日沉潜乎典籍,观摩乎金石,咏诵挥洒之余,间亦涉猎医药百家之书。适其时地方苦疾疫,而乡曲少医药,君试其术以治人,无不活。遂慨然以为士之欲求有济于世也,须得其时。彼禹稷益弃,不逢盛世,则一匹夫,而与草木同腐耳。岂若仓公扁鹊之伦,树德当时,流惠后世之易哉。于是益致力于医,极深研几,苦心孤诣,举凡《黄帝素问》之秘,雷公岐伯之奥,无不尽其玄妙,穷其幽邃。其术益精,其活人益众,蒙赐者皆已口勒而心铭矣,固无庸余言以为重轻也。丙寅春,以事来梁,知好或劝之悬壶,君谓一人之力有限,所活无多,乃以幼科哑症,书之善本,世无良医,叔焉忧之,拟先编订救世,然后考正群书。今年夏,《推拿抉微》书成,嘱为之序。余谓君集各家之名言,本历年之经验,阐幽抉微,多所发明,信可谓赤子之宝筏,幼儿之福星。然尚愿君之推此志也以往,将泽加天下,不仅以医名也。

戊辰六月二十日同邑牧芸张士杰谨序

 

自序

余少壮多病,旋即弃儒业医,研究《内》、《难》、《伤寒》诸书,固非谙于小儿各科者也。然以幼科之求治者,余每以延医大人之法治之,亦恒着效。是小儿之柔嫩脏腑,除不堪消受重剂药外,未始与大人相异者矣。惟以儿性各殊,有可服药与不可服药之区别,余以感受此种困难,屡思征求其他捷易方术。旋闻里南有陶石庵者,工推拿之法,余心焉慕之,间亦演习此术,以手代药。然所购推拿各书,仅有《铁镜录》、《推拿广意》、《保赤推拿》数种。夏禹铸之《铁镜录》,症治粗具,而其推拿各法,未免过于简陋。陈紫山之《推拿广意》,略备推拿,而其各种惊症,未免过于荒谬。夏英白之《保赤推拿》,法简明矣,术精确矣,而其认症用药诸法,具属阙如。以之治疗幼科,又安可视为若操左券乎?余鉴于此中得失,蓄志重为编着者,已非一日。而以时不我假,卒未如愿。乙丑冬,蒋师厄守信阳,余以困居城内,无所事事,始获从事编着。月余城围解,时间既少,脱稿尤难。丙寅夏,抵汴垣,届冬历春夏迄秋,年又十一阅月,方能脱稿。噫!是书之成也,虽参证各家,拉杂成篇,不无瑕疵可指,而此心此志,总冀于世不无小补云耳。

民国十七年戊辰河南信阳涂蔚生序于汴垣医室

 

凡例

一本书以选择精细之推拿法,加以注释为主题,故定名曰《推拿抉微》。

一本书推拿法之属性,均系摘录息县夏英白先生者。因其法简而明,较他书为独优美故也。

一夏英白之推拿法,虽系精纯,而其认证用药诸法,具属阙如,尚为未尽美善。故本书以采摘各家认证诸法为补助,以成全璧。

一本书虽系采择前贤认证用药之精华,而前贤间有未臻完善者,则余参以己见,务使其认证精确,治法完善,以免婴儿夭札。

一余之风症惊症诸谈,颇为前贤所未道及,均系从实验中得来。而实验中之所以得来,则完全根据脏腑生化之理,加以真确之论断,与凭空思索者,绝相悬殊。以之治儿固可,以之治大人亦无不可。

一绘图注穴,为审视治疗法之第一要着。而前之小儿诸书,所绘头面诸穴,均极错误,不可根据。本书则务使图精穴确,易于明了,以免习医者徒事疑虑,毫无定凭。

一本书所绘头面诸图,业医者必须平素详为审阅,记忆纯熟。庶免临症含糊,至演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之患。

一本书虽未将小儿一切症治,尽行列入,而其主要症治,已算括其概略。业医者固可作为参考,而举凡养儿各家,亦可各置一本,以备临时选用。

一推拿法虽发明多年,而乡间愚夫愚妇,以未耳闻目及,每生疑畏。我等如值此疑难地位之时,则须详为解释,使其胸襟冰释,我方得尽是术,至解释之法,则在略曰∶人之头面手掌诸穴,与内部脏腑,均相连系。脏腑是其根本,诸穴是其苗叶,小儿肉既嫩脆,推其苗叶,根本自易牵动云。

一本书所有一切药之分量,俱以小儿六岁时为标准。若儿未满六岁,或已超过六岁以上者,俱可以此标准增加或减少。

一本书凡系摘取某某人者,即将某某人名字列入,冠其节论之首,恐系掩人之长,正所以炫己短也。

 

节录夏英白先生推拿凡例

一凡云拿者,总言以医手在儿经穴,以用诸法也。推者医指按经穴挤而上下之也,掐者医指在儿经穴入而向后出也;搓者医指在儿经穴往来摩之也;摇者或于儿头,或于儿手,使之动也;摄者医以两指摄儿皮,微用力而略动也;扯者于儿皮轻轻频摄之,而频弃之也;揉者医以指按儿经穴,不离其处而旋转之也;运者医以指于儿经穴,由此往彼也;刮者医指挨儿皮肤,略加力而下也;分者以两手之指,由儿经穴划向两边也;和者医以两手之指,由儿两处经穴,合于中间一处也。医者于用法时,具全副善念慈心,无半点浮词躁之,则一切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

一凡为推拿法医者,己之大指,不可修留爪甲,但以指头肉用力,有爪甲则为伤儿皮肤矣。医者最宜轻稳,莫致儿皮肤疼痛。

一儿病重者,医人以麝香粘己指;轻者,以葱姜水浸己指,则用一切法,始可开闭窍。

一推拿法须在下午半日为之。盖上半日阳气正盛,在儿关窍推拿,多不能入。

一指头箕斗旋纹处有火。若治儿热症,医者可用大指尖,勿将指头箕斗纹处推拿。

一是书未注明所推拿之数,以儿有大小强弱之异,病有轻重之殊。儿之大者强者,病之重者,用数多;儿之小者弱者,病之轻者,用数少。多则用几百,少者用几十。

一是书原指某脏某腑,寒则用某法,热则用某法,虚者用某法,实者用某法。若素全不明医理,何能辨寒热虚实,倘或错用,亦能为害,故认症宜真。

 

第一集·认症法

 

审察苗窍

夏禹铸曰;望闻问切,固医家之不可少一者也。在大方脉则然,而小儿科则惟以望为主,问则继,闻则次,而切则无矣。经云∶切而知之之谓巧。夫小儿六脉未全,切无可切,而巧亦无所用其巧矣。问而知之之谓工。小儿于未言语时,问之无可问;即于能言者问之,多不以真对,是问之不必问,而工亦无所用其工。闻而知之之谓圣。小儿初病之时,声音或不失其常,至病久而气丧,气丧而声失,闻之无可闻,而圣又何所见其圣。况书又曰∶哭声不响赴阴君,而亦有不赴阴君者何?无非泥其声而不得肺之绝与不绝故也。吾故曰以望为主。曰∶五脏之体隐而理微,望从何处?曰体固隐矣,然发见于苗窍颜色之间者,用无不周;理固微矣,乃昭着于四大五官之外者,无一不显。中庸所谓费而隐,显之微者,不可引之相发明哉。故小儿病于内,必形于外,外者内之着也。望形审窍,自知其病,按病推拿用药,见效之速,未有不如响之应声者。内有脏,曰心,曰肝,曰脾,曰肺,曰肾。五脏不可望,惟望五脏之苗与窍。舌乃心之苗,红紫,心热也;肿黑,心火极也;淡白,虚也。鼻准与牙床乃脾之窍,鼻红燥,脾热也;惨黄,脾败也,牙床红肿,脾热也;破烂,胃火也。唇乃脾胃之窍,红紫热也;淡白,虚也;如黑漆者,脾胃绝也,口左扯,肝风也;右扯,脾之痰也。鼻孔肺之窍,干燥,热也;流清涕,寒也。耳与齿乃肾之窍,耳鸣,气不和也;耳流脓,肾热也;齿如黄豆,肾气绝也。目乃肝之窍,勇视而转睛者,风也,直视而睛不转者,肝之将绝也。以目分言之,又属五脏之窍。黑珠属肝,纯是黄色,凶症也。白珠属肺,色青,肝气伤也;淡黄色,腑有积滞也,老黄色,乃肺受湿热也。

瞳人属肾,无光彩,又兼发黄,肾气虚也。大眼角属大肠,破烂,肺有风也。小眼角属小肠,破烂,心有热也。上皮属脾,肿,脾伤也。下皮属胃,青色,胃有寒也。上下皮睡合不紧,露线缝者,脾胃极虚也。面有五位,五脏各有所属,额属心,离火也;左腮属肝,震木也,右腮属肺,兑金也;唇之下属肾,坎水也。五脏里也,六腑表也。小肠心之表,小便短黄涩痛,心热也;清长而利虚也。胃乃脾之表,唇红而吐,胃热也;唇惨白而吐,胃虚也;唇色平常而吐,作伤胃论。大肠肺之表,大便闭结,肺有火也;肺无热而便闭,必血枯,不可通下;脱肛,肺虚也。胆乃肝之表,口苦,肝旺也;闻声着吓,肝虚也。膀胱肾之表,居脐下气海之右,有名无形,筋肿筋痛,肾水之寒气入膀胱也。面有五色∶一曰红,红病在心,面红者热;一曰青,青病在肝,面青者痛;一曰黄;黄病在脾,面黄脾伤;一曰白,白病在肺,面白者寒;一曰黑;黑病在肾,面黑而无润泽,肾气败也。望其色,若异于平日,而苗窍之色与面色相符,则脏腑虚实,无有不验者矣。

涂蔚生曰∶夏禹铸先生此篇望形证论,固于小儿之大体病状,略形完备,似具一种特别慧思心得者。然其所谓不可切,必问,不可闻,是则未免过于拘泥,偏于非其常事者也。盖有病之儿,未必尽系六脉未全,不可用切;未必尽系不会言语,不必以问;未必尽系好谎,问之多不以实对;未必尽系病久失音,闻无可闻者也。纵其六脉未全,言语未能,平素好谎,病久失音,不可根据切与闻问,而其每日怀抱之父母,未常稍离左右,岂有不可问其饮食起居为何若者乎?吾故曰∶禹铸此论,未免过于拘泥。然则设遇如此之儿,吾人将何以处此。曰∶舍去切闻,持望与问。因诊断平常之医师,全恃问症,以为疗治者也。至其所谓耳鸣气不和,固属小儿诚有之事,然耳鸣究系肾虚者多。因儿有禀受先天浓薄,与脏腑传克之异,不可谓小儿无情欲之私,便无肾虚等事也。若夫所谓瞳人无光,兼发黄为肾虚之黄字,则不如易作焦字为妥。因发黄之儿颇多,发黄者,未必肾虚;肾虚者,未必发黄。然肾水干涸,不能上滋毛发,究见何状?曰外形焦燥,稀落作穗。若以发黄为肾虚,恐人于发黄之儿患病,尽认为肾虚;而发焦作穗之儿,反无以名之也。其所谓上眼皮属脾,下眼皮属胃,虽无大差,亦不如以上胃下脾为妥。因阳上阴下,此天地化生之定义也。

其所谓小便清利而长为小肠虚,必须兼有别症,方可断为虚症,因小便宜于清利也。其所谓五脏里也,六腑表也,根据旧书习惯说法,似乎未可浓非。然阴阳互相对待,六腑各配一脏,除手厥阴心包络,配匹手少阳三焦人多不知外,人每呼为五脏六腑。我辈既确知三焦实有其物,亦有配匹,即可力改前非。其所谓膀胱为肾之表,有名无形,则确属有误。

盖古人只有谓三焦有名无形者,实则不知三焦为何物,即内而上中下三焦脏腑相连系之油膜,外而肥瘦肉间相隔之白膜也。若夫膀胱,则更有名有形,其为肾行水之府也,则火蒸水化,上升而为津液,外达而为卫气。其受肾邪热之传也,则溺道涩滞不通,而为癃闭,半通而为淋浊;其当肾火之败也,则非少腹寒结胀满疼痛,即溺多而或不禁。前人见牲畜已死,膀胱收缩莫辨,遂谓其有上口无下口,是不知其上口已在下焦油膜连网之中也。若谓其有名无形,则其块然一物,果何以置之?至其所谓筋肿筋痛一层,义更难会,不知其是指外肾阴茎?抑是指周身之筋?盖肝主筋,而膀胱不主筋也。

 

五脏各有所司

夏禹铸曰∶心乃一身之主,通身皆心司之,专主血,专司神,(如惊悸不安,属心虚。)泪(无因而泪者,心热也。)茎(阳物也,肿者心热也。)汗,(身瘦不动而汗者,心虚也。)以上有病,俱从心治。

涂蔚生曰∶汗者人身阳气之变体也。饮水入胃,经火煽烁,其化而为气者,由胃之通体微丝管,上布外出,发散于周身肌肉之间,是为卫气;其化之不尽者,又经膀胱蒸发一次,上行外达;余滓始下出而为溺。盖膀胱如釜中盛水,丹田如灶底添薪也。其中膀胱与肾透出之气,既上行着于口鼻而为津液,外达于皮肤而为卫气,而汗之所以发生者,则犹空气之遇冷变而为雨,口气之着漆石复化而为水也。如卫阳已虚,不能自相维御,则继续后来之气,遂形滴沥漏出,以外自汗,此为阳虚自汗之定义也。然汗为阳,而血为阴,血非气不长,气非血不摄,是不动而汗,宜从心治之说,亦有理由。

脾专司元气(气弱者,脾虚。)气(又分司汗,气虚盗汗)。肌肉(消瘦者脾虚。)痰(实痰动者脾湿也,虚痰动者脾虚。)思虑(过则伤脾。)以上有病俱从脾治。

涂蔚生曰∶观此,是禹铸于气之化生,汗之原委,尚未深知梗概者也。气之化生,余于上节已略言之。然胃与膀胱之所以能化生气者,则又全赖乎两肾中先天一点真阳之气。有此一点真阳之气,而后能化生脾胃后天之气。盖两肾中间,是命门真火,火潜于水,化生肾系三焦油膜之气,而后始能化生脏腑,及其气血也。故称此种之气始为元气,非脾之专司运化,可为气血之助者比也。盗汗明是阴虚,又与阳虚自汗有异。而阴虚所以盗汗者,因阴血既虚,则火无所养,故乘人睡眠气来根据归阴血之际,侵越气分,逼其出而为汗也。其虚痰实痰之辨,亦属含糊,观后自知。至其所谓思虑伤脾,则多半在于大人,小儿颇少此症。因心火之阳,可以化生脾之阳土;心血之阴,可以化生脾之阴土。今心火思虑不息,则阴血被其煎熬受伤,而脾之所恃乎柔汁,以化谷之坚质者,亦于是乎伤矣,故曰伤脾。

肺专司声音,(音弱者、肺虚也;有声不出者,痰蔽也;声散者,肺气不敛也;无声者,肺绝也。)热(出在肺,)

毛(碎痒者肺燥,不润者肺虚。)腠理(内外皮肉不密,则汗出。)以上有病俱从肺治。

涂蔚生曰∶人之皮肤,具有隙孔,俗称毛孔,非若铜铁之坚实平板,不透空气者也。吾人如以显微镜检察人之周身,则见吾人一呼气,而毛孔亦一开而呼气;吾人一吸气,而毛空亦一闭而吸气。又试于吾人之热天出汗自见,然热虽出在肺,而却不生在肺。盖人饮食入胃,其水谷之精华,必经火化而后为律液,为气血以充溢脏腑,周流皮肤,而温热全体者也。至其所谓司腠理,是其未识腠理为肥肉内瘦肉外之白膜,与内部三焦之油膜相连系而为少阳所司也。盖少阳系自肾系生板油,网油膜油,以上生胸间之膈膜,肝之膜油。心之包络,与周身之腠理,无不相连属者也。虽少阳有手足之分,而其为上下内外之油膜则一。若少阳气盛,则能收摄汗液,使之不向外溢。否则其气虚败,或为风邪所袭,则汗必侵越而出矣。

肝专司血,(血弱者,肝虚也)。血(又分司汗,血虚自汗),筋(抽掣者,肝风也)。以上有病,俱从肝治。

涂蔚生曰∶阳虚自汗,余解已见前。禹铸注为血虚自汗,未免有误。至肝风之所以抽掣者,则多由于血虚不能荣筋也。

肾专司骨齿耳,以上有病俱从肾治。

涂蔚生曰∶肾之所以主骨,治骨之所以治肾,理虽微而实易了。西洋之所以谈骨极精,分别极细,而不得治骨之术者,以其不知骨为肾主也。夫骨之所以肾主之者,以两肾中间白膜一条,是为肾系,贯透脊骨之间。脊骨间之骨髓,即肾中所生之脂肪也。有此脂髓,而后能生巨细之骨骼,全身皆然。故治骨之痿败,宜滋补肾阴。

夏禹铸曰∶脾肺内有伤,皆从外入。如父母舐犊过爱,则饮食伤脾;护持疏失,则六淫伤肺。至于心肝肾,无有伤处。到成人后,生情欲多房事伤肾,守钱贪财谷伤心,动违常时,恼怒伤肝。乃如之症,远近尽多,卓溪虽有良方,惜手鞭长莫及。

 

形色部位指南赋

陈紫山曰∶保婴一术,号日哑科。口不能言,脉无可视,惟形色以为凭,竭心思以施治。故业擅于专门,以补化工不及。欲知有病,必观乎色。左颊青龙属肝,右颊白虎属肺。天庭高而离阳心火,地阁低而坎阴肾水。鼻在面中,脾应唇际。观乎色之所现,知其病之所起。舌乃心之苗,目乃肝之系。胃流注于两颐,肾通窍于两耳。爪则筋系,而脾为之运,发乃血余,而肾为之主。脾司手足,肾运牙齿。苟本脏之或衰,即所属之失败。能观乎外,可知其内。红光见而热痰壅盛,青色露而凉痫怔悸。

如煤之黑兮,中恶传逆;似橘之黄兮,土脾吐痢。白乃疳痨,紫为热炽。青遮口角难医,黑掩太阳莫治。年寿赤光,多生脓血;山根青黑,频见灾危。朱雀见于双瞳,火入水乡;青龙绕于口角,肝乘脾部。泻痢而面赤者宜防,咳嗽而色青者可畏。面青而唇口撮,疼痛方殷;面赤而目窜视,惊搐将至。火光焰焰,外感风寒;金气浮浮,中藏积滞。

乍黄乍白,疳热连绵;又青又赤,风邪紧急。气乏兮,囟陷成坑;血衰兮,头毛作穗。脾冷则口角流涎,肝热则目生眵泪。面目虚浮,定腹胀而气喘;眉毛频蹙,必腹痛而多啼。风气二池如黄土,则为不宜,左右两颊似青黛,即或客忤。风门黑主疝,而青主惊。方广昏凶,而光滑吉。手如数物兮,肝风将发;面若涂朱兮,心火实炎。伸缩就冷,阳热无疑;坐卧爱暖,阴寒可必。肚大脚细,脾欲困而成疳;目瞪口张,势已危而必毙。察之若精,必得其理。鸦声鱼口,枉费神思。肉脱皮干,劳神无益。蛔虫兮,脾胃皆败;唇冷兮脾脏先亏。然五体以头为尊,一面惟神可恃。况乎声有轻重之不同,啼有干湿之顿异。病之初作,必先呵欠;火之将发,忽作惊啼。重舌木舌,积热心脾;哽气喘气,火伤肝肺。齿龈宣露牙疳,丁奚哺露食积。心热欲卧而不能,脾热好睡而不歇。咳嗽失音者肺痿,病后失音者肾怯。

腹痛而口流清水者虫多,泻痢而大便酸臭者食积。口频撮而脾虚,舌长伸而心热。烦热在心,恶见灯光;疳热在脾,爱吃泥土。鸡胸兮,肺火胀于胸膈,龟背兮,肾风入于骨髓。鼻干黑燥,金受火刑,肚大青筋,土遭木克。吁瘤疮疥,皆 毒之流连;五疳泻痢,总食积之停滞。腹痛寒侵,口疮热症。脐风忌乎一腊,蒸变防于周年。惊自热来,痫由痰至。惊本心生,风从肝使。急惊属热,宜乎清凉;慢惊属虚,宜于补治。痘曰天疮,疹日麻子。痘属五脏,疹属六腑。疹宜清凉,痘宜温补。先明阴阳,次识脏腑,补泻得宜,治有何误?贵临机之通变,勿执一以成模。

涂蔚生曰∶此篇有难解之处,如丁奚哺露与鸡胸是也。有解未妥之处,如腹痛寒侵,惊自热来,痘宜温补是也。

盖必腹痛而具有面白唇青之状,始可断为寒侵也。惊是一症,风又是一症,而惊之与风,亦未必俱自热来。痘症亦多有内部实热,未必尽宜温补也。至其所谓疹曰麻子,亦宜有别。因吾乡之所谓疹子,多是细粒如粟米状,亦有谓其痧子者,因其细粒又如砂子也。麻子则其形体颇大,较痘为剧,系痘症中之最危险者也。此解是否有当,尚希高明指正。

 

以色诊病

陈紫山曰∶五色多在面,吉凶要观形。红赤多积热,风生肝胆惊。面黄多食积,唇白是寒侵。青黑眉间出,黄梁梦里人。五声由肺出,肺绝哭无声。气短咽喉塞,喘多医者惊。哑声热不退,腹痛冷相侵。听罢知虚实,存知在耳鸣。

小儿无脉诊,吉凶虎口凭。

涂蔚生曰∶存知在耳鸣一句难解,当缺以待考。小儿除生仅数月,脉微难诊外,余俱有脉可凭,未可谓之为无脉可诊。而风气命三关,究为视病之所,亦不能执虎口以为凭断者也。

陈紫山曰?面部气色为十二经总现之处,而五位色青者,惊积不散,欲发风候;五位色红者,伤寒痰积壅盛,惊悸不安;五位色黄者,食积 瘕,疳候痞癖;五位色白者,脉气不实,滑泻吐痢;五位色黑者,脏腑欲绝,为疾危恶候。面青眼青,肝之病也;面赤唇红,心之病也;面黄鼻黄,脾之病也;面颊白色,肺之病也。五脏各有所生,细探其色,即知其表里虚实,禀赋盈亏。其补泻寒热之法,诚大彰明较着者也。

涂蔚生曰∶此节名为讲求五位之病,而五位中之肾部承浆一位,偏未列入。未知是作者故意删去,抑是印者遗失。至其上节所谓唇白是寒侵,亦尚未妥,因唇白之人,多系血虚也。

 

五视法

陈紫山曰∶凡视小儿神气目色有五∶一视目色,二听声音,三视囟门,四视形容,五视毛发。此五者,虽不能全,若得两目精神,声音响亮,十可保其六七耳。视目色;夫两目乃六脏精华所聚,一身精华所萃;若是睛珠黑光满轮,精神明快,儿必长寿;虽然加病,亦易全愈。若白珠多,黑珠昏朦,睛珠或黄或小,精神昏懒,此父母先天之气血薄弱,受禀既亏,儿多灾患也。

听声音∶凡小儿声音大而响亮,乃六脏六腑气血充盈,儿必易长成人。如生来不曾大声啼哭,此必有一脏阴窍之未通,神气之未足,或声如啾唧咿唔之状,此儿必不寿矣。

视囟门∶盖儿前囟门乃禀母血而充,后囟门乃受父精而实。若前后囟门充实,其儿必寿。如父之精气不足,耽嗜酒色,令儿后囟空虚不实。如母之原禀不足,血虚病多,令儿前囟虚软不坚,好生疾病。如父母气血俱不足,其儿必夭。若此,则父母不能保其天年耳。前囟即道家所谓泥丸宫,后囟即脑后顶门中,名曰百会。前后囟门俱不合,名曰解颅。

视形容∶凡儿口大鼻端,眉清目秀,五岳相朝,部位相等,此乃福寿之基,一生无疾。若口小鼻短,眉心促绉,皮肤涩滞,虽无病而终夭;设或不夭,而终贫贱也。

视毛发∶夫毛发受父母血而成,故名血余也。母血充实,儿发则色黑而光润;母血虚弱,或胎漏败堕,或纵酒多淫,儿发必黄槁焦枯,或生疳瘦之患,寿亦不长之兆也。

    • 辨小儿五音
    • 闻小儿声音
    • 指纹辨色歌
    • 以指冷热诊病说
    • 以目诊病说
    • 五脏所属之症
    • 简切辨症法
    • 辨舌苔法
    • 看病诀
    • 寿夭辨
    • 小儿坏证辨
    • 断小儿面色恶症死候
    • 入门试法
    • 五脏所伤
    • 五脏所恶
    • 脏腑为病
    • 诸病所属
    • 四时所病
    • 脏腑通治
    • 五脏所藏
    • 望形察色
    • 闻声别证
    • 凡死证辨
  • 第二集·推拿法
    • 推拿代药赋
    • 指纹
    • 指纹切要
    • 三关部位歌
    • 浮沉分表里歌
    • 红紫辨寒热歌
    • 淡滞定虚实歌
    • 纹形主病歌
    • 小儿脉法
    • 《内经》脉要
    • 四脉主病主证
    • 总括脉要歌
    • 脉证宜忌歌
    • 开天门法
    • 分推太阴穴太阳穴法
    • 掐天庭至承浆穴法
    • 揉耳摇头法
    • 揉太阴穴法
    • 揉太阳穴法
    • 二龙戏珠法
    • 运内八卦穴法
    • 干坎艮入虎口穴法
    • 揉艮宫穴法
    • 运水入土法
    • 运土入水法
    • 揉内劳宫穴法
    • 掐小天心穴法
    • 揉掐脾经穴法
    • 大肠侧推到虎口穴法
    • 虎口侧推到大肠经法
    • 推掐心经穴法
    • 掐揉肺经穴法
    • 掐推肾经穴法
    • 横门穴推到板门穴法
    • 板门穴推到横门穴法
    • 中指尖推到横门穴法
    • 横门穴刮到中指尖法
    • 掐横门穴法
    • 揉板门穴法
    • 乌龙摆尾法
    • 赤凤摇头法
    • 丹凤摇尾法
    • 运五经纹法
    • 运四横纹法
    • 掐离宫至干宫法
    • 孤雁游飞法
    • 揉气关法
    • 按弦搓摩法
    • 老汉扳罾法
    • 水底捞明月法
    • 斗肘走气法
    • 掐威灵穴法
    • 掐向导穴法
    • 凤凰鼓翅法
    • 掐二扇门穴法
    • 掐二人上马穴法
    • 掐外劳宫穴法
    • 运外八卦穴法
    • 掐中指甲法
    • 揉大指甲法
    • 捻五指背皮法
    • 刮手背法
    • 掐老龙穴法
    • 推后溪穴法
    • 揉手背法
    • 掐五指爪甲法
    • 掐少商穴法
    • 清天河水法
    • 打马过天河法
    • 分阴阳法
    • 和阴阳法
    • 掐赤筋法
    • 掐青筋法
    • 掐总筋法
    • 掐白筋法
    • 掐黑筋法
    • 猿猴摘果法
    • 黄蜂出洞法
    • 凤凰单展翅法
    • 飞经走气法
    • 掐靠山穴法
    • 推下六腑法
    • 推上三关法
    • 掐一窝风法
    • 掐阳池穴法
    • 掐斗肘曲池法
    • 掐外关外间使法
    • 揉肺俞穴法
    • 揉龟尾法
    • 搓脐法
    • 掐膝眼穴法
    • 委娄中穴法
    • 掐前承山穴法
    • 夜啼门推法
    • 重舌门推法
    • 鹅口门推法
    • 风症门推法
    • 诸热门推法
    • 伤寒门推法
    • 呕吐门推法
    • 泄泻门推法
    • 腹痛门推法
    • 痢疾门推法
    • 疟疾门推法
    • 疳疾门推法
    • 积症门推法
    • 痞症门推法
    • 痫症门推法
    • 咳嗽门推法
    • 肿胀门推法
    • 目疾门推法
    • 杂症门推法
  • 第三集·治疗法
    • 辨脐风
    • 用火口诀
    • 集成神火歌
    • 用火宜忌
    • 小儿初生脐风简便方
    • 娇儿易死说
    • 我之风症谈
    • 我之惊症谈
    • 治慢风心得神方
    • 伤寒
    • 痉病
    • 温病
    • 瘟疫
    • 痫症
    • 咳嗽
    • 喘哮
    • 疳症
    • 呕吐
    • 泄泻
    • 霍乱
    • 伤暑
    • 伤湿
  • 第四集·治疗法
    • 痢疾
    • 噤口痢
    • 疟疾
    • 肿满
    • 胀满
    • 气鼓血鼓
    • 心腹痛
    • 癖积
    • 诸汗
    • 消渴
    • 二便
    • 大便不通
    • 小便不利
    • 夜啼
    • 疝气
    • 头项囟证治
    • 目疾证治
    • 耳病证治
    • 鼻病证治
    • 口疮证治
    • 舌病证治
    • 牙齿证治
    • 咽喉证治
    • 五软五硬
    • 丹毒证治
    • 破伤风
    • 诸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经络网 » 推拿抉微

赞 (25)